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1982年春天,西藏高原的寒风还未散尽,刘辉的办公桌上吹来了黄海的湿气。和妻子张玉玲(后在公司劳资部门工作)一起从雪域边疆到江海交汇的启东,这位只想回家的“外地工作者”不曾想到,自己将用二十六年时光见证启东建筑集团的迎风成长。 1984年,公司开始整顿。刘辉还记得,那时候编制的《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就像初春刚冒头的麦苗,虽然看着稚嫩,却满是生命力。在龚伯英经理提出“制度治企”后,刘辉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他在各个科室来回穿梭,收集资料、整理校对;晚上,他就趴在桌上,把“分级管理”“权责分明”这些想法理念凝练成文。1984年年底,公司顺利通过企业整顿验收。当验收组宣布合格时,他的手指还在微微发抖,那些厚厚的整顿汇报和制度文件,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公司制度建设的破冰之勇。 1993年,公司成功升级为国家一级资质企业(当时的最高资质等级)。公司没办庆典,只是开了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当天,刘辉正在算一笔账:不办庆典可以省多少钱?最后,公司将那笔省下来的钱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外人不知道,为了拿下这个资质,大伙儿在办公室吃住了多少天,申报材料改了多少遍,每个人都操碎了心。 走进公司档案馆,1991年的那场“档案达标升级会战”依然在泛黄的卷宗里留有印记。当年,刘辉带着几个人一头扎进档案仓库,一点点清理积灰、驱散霉味。他们仔细地整理、分类、编码、装订档案,最后建起了一套涵盖财务、工程、人事、文书等各方面的档案系统,并建立了档案保管借阅的规章制度。后来,公司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听说公司如今专门设立了档案馆,派有两名同志进行日常管理。刘辉说:“设立的好,档案就是企业的记忆、历史的传承,一定要保存好。” 90年代中期,刘辉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后,参与了公司历史延革的续写和启东建筑志中公司部分的编制。他查找了大量资料,从中梳理公司发展壮大的脉络,续写企业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2012年,刘辉正式退休。虽然人不在公司,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公司。他经常翻看公司公众号以及陈向阳董事长的视频号来关注公司发展情况,每次看都笑着说:“公司发展得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罗李忠 蔡盼德) #启东建筑集团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3
00:00 / 07: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3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1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8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