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41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8
00:00 / 09: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
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伯封4月前
#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 五卅[sà]运动,爆发于192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也是中国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军阀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随着中国人民对工人阶级力量认识的加深,人民的革命需求也不断增强。 1925年2月的因反抗日本资本家压迫,“二月罢工”爆发,1925年5月为守护“二月罢工”争取来的合法权益,工人们再次进行了罢工运动,在这场罢工中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顾正红被枪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5月30日学生和工人群体发起了反帝大示威。当天,英国巡捕公然向南京路上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更加高涨,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在全国形成了罢工、罢课、罢市的局面。在三罢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引导斗争的方向,并积极创办报刊打破舆论封锁,进行舆论引导,在五卅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但随着上海的大资产阶级叛变、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和小资产阶级妥协,到了七八月份,上海反帝统一战线中就只有工人阶级还在艰苦奋斗。因此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有领导、有组织、有条件的复工。八、九月间工人陆续复工,至此,上海总罢工基本结束,五卅运动宣告结束。 五卅运动结束后广州、香港工人的反帝大罢工又持续了1年4个月,1925年至1927年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给予了帝国主义重大打击。五卅运动中,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普及到中国各地,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大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武陟县的张敬忠(1911~1954),原名张道安,字恕之,是武陟县小原村人。 早年经历:他9岁能写诗文,14岁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5岁考入省立第二商业学校。1927年参加国民党,任区党部委员,还组织学生自治会等,参与破除迷信活动。1929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党务训练班,后被派往沁阳调查县长渎职案,将其撤职。之后,他先后在武陟县、原武县从事党务相关工作,还曾在成兴纱厂组织工会。 从政与抗战经历:1930年脱离县党部,后任小学教员、国民党部队中校参谋长。1932年考入华北私立大学法科政治系,1934年毕业。1935年考入河南省政府政训班,后到阳武县任区长。1938年,任武陟县长,兼县抗日自卫团司令等职。1943年夏,升任河南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抗战期间,他率部参加对日军作战,配合发动豫北战役,策划伪军反正,还曾与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联合抗日。 后期转变:抗战胜利后,张敬忠投靠国民党反动派。1948年当选武陟县国大代表,后到南京“戡建班”受训。解放战争期间,其部多次进攻解放区,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1949年新乡解放时,他潜逃上海,后赴台湾,被委以“冀鲁豫边区党务特派员”等职。1953年11月,他潜回大陆时在上海被捕,1954年12月14日被枪决。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