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9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0
第7集:《枫桥夜泊》唐 张继 《枫桥夜泊》从不是单纯的写景诗,而是一阙用文字织就的“夜航愁思图”——短短四句,将羁旅之苦藏进寒山寺的钟声里,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那个秋夜的微凉与怅惘。 “月落乌啼霜满天”开篇便以三重冷意象铺陈氛围:西沉的残月失了暖意,寒鸦的啼鸣划破寂静,寒霜漫过天际似要将人包裹。这不是具象的“看”,而是通感的“觉”,读者仿佛能随诗人一同裹紧衣衫,在秋夜的寒意里感知孤独的重量。 “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全诗的情绪核心。江边的枫树与渔船上的灯火本是无生命的景物,却在诗人眼中化作“相对”的存在——它们静静矗立、闪烁,仿佛在凝视着辗转难眠的自己。一个“对”字,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愁绪牢牢绑定,让无形的“愁”有了可触碰的落点,也让诗人的孤独有了“见证者”。 最妙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的钟声本是佛寺报时的信号,却成了打破沉寂的“意外”。这钟声没有暖意,反而带着山寺的清寂与夜色的空旷,从姑苏城外飘来,撞进客船中游子的耳里。它不像喧嚣的人声能排解孤独,反倒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诗人心底最柔软的思乡之情,让愁绪在钟声里愈发绵长。 整首诗没有直白的“愁”字,却处处是愁。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这些寻常的秋夜元素,被诗人用“愁”的滤镜重新组合,最终凝成一帧永不褪色的画面——千百年来,每个在异乡辗转的人,似乎都能在这钟声里,看见那个泊船枫桥的自己。 #国学 #诗词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