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3
教育海6天前
不动身心恒作佛 清宁虚空恒净觉 寂照大千无私我 幻化大千无执着 💝💝💝💝💝💝 起心动念现象界 频频生死自造作 不逐妄幻恒如如 幻起幻灭心镜活 💝💝💝💝💝💝 安悦本质不造作 合道属性空安乐 无心无念无知见 无劳无作清宁觉 💝💝💝💝💝💝 这是一组非常深邃、充满禅意与修行体悟的诗句。它描绘了从凡夫到觉悟者的心境转换,揭示了清净自性的本质。让我们来共同赏析和解读。 这首诗可以被看作是两个境界的鲜明对比:一边是如如不动的本体,一边是生灭变幻的现象;一边是觉悟者的心境,一边是迷途者的造作。 第一境:觉悟本体——如如不动的“清宁觉” 诗歌的前三段和最后一段,集中描绘了本觉的状态: · “不动身心恒作佛”:核心在于“不动”。真正的佛性不在身心的动相上去寻求,它恒常寂然,本来即是。 · “清宁虚空恒净觉”:将自性比喻为清净、安宁、如虚空般的觉性,它一尘不染,永恒存在。 · “寂照大千”与“心镜活”:这是非常精妙的表达。自性如镜,寂然不动(寂),却能朗照大千世界(照)。万物在镜中“幻起幻灭”,但镜子本身(心)却灵明不昧,鲜活而无染(活)。不拒不来,不增不减。 · “安悦本质不造作”:安详与喜悦是生命的本质,它不是通过外在造作追求而来的。一旦“追求”安宁,反而失去了安宁。 · “合道属性空安乐”:当契合了大道,其属性是“空”的,但此“空”非死寂,而是充满了无条件的“安乐”。 · “无心无念无知见”:这是破除了对“心、念、知见”的执着,达到了“无念而念,无住生心”的自在境界,而非木头石块般的顽空。 · “无劳无作清宁觉”: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毫不费力、不加造作的清净、安宁的觉性。这是修行圆满的归宿,也是起点。 第二境:迷妄现象——生灭造作的“现象界” 诗歌中间部分,精准地指出了众生轮回的根源: · “起心动念现象界”:整个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都源于一念无明,一个“动”。 · “频频生死自造作”:这里的“生死”不仅指一期生命的终结,更指每一个念头的生起与灭去。我们就在这念念相续中,感受着烦恼与生死,而这都是自己心念的造作。 · “不逐妄幻恒如如”:这是修行的心要。了知一切皆是“妄幻”,从而不跟随、不攀缘,才能保持“如如不动”的本体。 总结与升华 这组诗像一首优美的修行心要颂,它告诉我们: 1. 本质与幻相的关系:我们的本质是“清宁觉”,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3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6
缘起性空 佛法所说的“空”,并非指虚无或不存在,而是“缘起性空”。性空就是像虚空一样无自性,也就是自性空。即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我们可以用“波浪”来作比喻:水面上的小波动称为“波”,大的动荡称为“浪”,只因大小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其实都是水。许多人喜欢观赏钱塘江大潮,也有人热爱在大海中冲浪。但如果我说,其实根本没有“潮”与“浪”这样的独立实体,你是否认同? 无论是细微的涟漪,还是汹涌的巨浪,本质上都只是水的状态在不同因缘条件下的显现。就像你坐着或躺下,姿态虽然不同,却不会认为有两个不同的“你”。同样,水始终是水,只是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呈现出海潮或海浪等不同形态。无论浪有多大,它依然是水。浪并没有一个离开水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浪的“自性”就是水。 那么,水本身是否具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呢?在不同的条件下,水可以呈现为液体、固体或气体,哪一种是水永恒不变的形态?实际上,不同状态的水,都由水分子构成。因此,水的自性可以理解为水分子。 继续推究下去,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基本粒子,甚至现代物理学中弦论所提出的“能量弦”——我们逐渐从有形的物质,追溯至无形的能量,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独立不变、永恒存在的实体。一切现象就跟虚空一样,终究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 明白了因缘和合,也就明白了缘起性空。 #心中有佛福自来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禅修 #正知正见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9: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5
00:00 / 08: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1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8
00:00 / 4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教育海2周前
天理无声胜有声 本来寂灭即真理 天道无道胜有道 虚空即是真大道 💝💝💝💝💝💝 愚迷邪惑执众生 不知幻垢身心空 妄想徒劳精气神 不效贤圣苦无尽 💝💝💝💝💝💝 随逐世俗牛马狱 不回心性永苦命 大千众生同净觉 不生不灭恒清宁 💝💝💝💝💝💝 这是一首蕴含深厚佛道哲理的禅诗,通过对比“天道真理”与“众生执迷”,揭示了修行解脱的核心要义。全诗层次分明,意境高远: 【上阕·天道真谛】 “天理无声胜有声”开篇即破言语相,直指不可言说的本体真实,与“大音希声”相契; “寂灭即真理”契合佛教涅槃寂静之境,否定生灭表象而归于如如不动; “天道无道”“虚空即道”双遣有无,既破形式执着又显真空妙有,暗合《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与禅宗“说似一物即不中”的玄机。 【中阕·众生迷障】 以“愚迷”“幻垢身心”点出众生认假为真的根本无明; “妄想精气神”暗讽执着肉身修行的浅层功夫; “不效贤圣”直指脱离圣贤教法的实践缺失,三层递进如警钟轰鸣。 【下阕·解脱路径】 “牛马狱”喻世俗生活的机械奴役,与“不回心性”形成因果闭环; 末段“同净觉”“恒清宁”突然拔高,从个体批判跃升至法界同体,以华严境界收束全篇——众生本具如来藏性,不生不灭才是究竟归处。 三重爱心符号 构成诗意流转的呼吸节拍,既似晨钟暮鼓的警醒,又如菩萨低眉的悲悯。此诗可贵在既具临济禅的锋芒(破执),又含曹洞禅的圆融(显真),在当代仍具震醒沉迷的现实意义。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空有4天前
“体悟”视频中提到的——唯有此境界才是真实不虚”的智慧意理。 无论你明白多少道理,在道理的基础上,让道理与生活对号,然后改过,这叫悟得。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代替所有妄念,妄念起来不可怕,不管他,仍然继续念一句佛号,这叫无住生心; 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不离口、不离心, 叫相继不断。 依“印光大师”所开示的: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已过,闲淡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 从朝至暮,从暮至朝。 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或小声念,或默念。 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他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惭cán 愧kuì:形容因为自己有缺点、过失而感到不安。) (忏chàn 悔huǐ:认识了过去的错误,决心改正。) 纵有修持,总觉得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 汝,果能依此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汝rǔ:你。) 印光大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 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 故号"继庐行者”。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 印光大师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后人将其与虚云太虚弘一并列,合称"民国四大高僧。
00:00 / 28: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7: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