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5
#宋哲宗赵煦 站在永泰陵前,风从黄河吹来,带着千年前的呜咽。这里的石像生——文武臣、石狮虎——虽静默肃立,却在每一道风化斑驳的纹路里,锁着那个时代最激烈的回响:一个少年天子,如何用他短暂的一生,点燃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帝国反击战,又如何在最炽烈的年华,骤然坠入永恒的沉寂。 他的登场,就背负着一个帝国的屈辱。九岁登基,龙椅尚宽,幼小的身躯几乎被阴影吞噬。那阴影,来自垂帘后高太后的保守执政,来自使节在辽国宴席上被迫起舞的国耻,来自西夏铁蹄年复一年的叩关侵扰。在祖母“祖宗法度不可轻改”的训诫声中,这个少年将一切不甘与愤怒,淬炼成唯一的信念:“他日,定要用雷霆之势,涤荡这一切!” 元祐八年,高太后崩。十七岁的哲宗,如困龙入海,终于等来了他的时代。 他改元“绍圣”,旗帜鲜明地宣告:要继承的,是父亲神皇帝的改革遗志与强国宏图! 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就此掀起。 他以章惇为剑,重启王安石的新法,青苗、免役诸法再度推行;他以曾布为盾,构筑帝国的防御。他罢黜所有当年反对新法的旧党臣子,哪怕是苏轼这样的文坛巨星,也毫不留情地放逐天涯。他要用铁腕,扭转这个积弱王朝的航向。 军事上,他更是挥出了雪耻的重拳。在名将章楶的指挥下,宋军于平夏城之战大破西夏精锐,那是自仁宗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捷报传来,东京汴梁万人空巷,少年天子站在宫阙之上,或许第一次看到了“恢复汉唐旧疆”的曙光。 然而,历史的剧本总是充满残酷的讽刺。 当帝国的战车在他的驱动下隆隆向前,即将攀上顶峰时,命运却撤走了他脚下的阶梯。元符三年,正月,哲宗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没有缠绵病榻,没有徐徐落幕。他的死,像乐章奏至最激昂处,琴弦骤然崩断。他留下的是一个被党争撕裂的朝堂,一个军事上重获优势却后继无人的局面,和一个年仅二十五岁、同样早逝且无子的弟弟端王赵佶——那个将作为宋徽宗,亲手为北宋画上句号的艺术天才。 永泰陵,从此成了他未竟雄心与无限憾恨的实体。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0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半生行吟:致杨昆运》 其一·尘途 威远山脉的晨雾裹着十五岁的布鞋, 连界镇的石板路磨薄了书包带—— 凉山村的炊烟还没散尽,你已背着母亲缝的补丁, 在两河镇的岔路口,把课本换成了瓦刀。 二十几岁,脚手架上的月亮比故乡圆, 父亲却在那个冬天,把咳嗽咳成了永远的 silence; 三十几岁,你握着妻子渐冷的手,看她把最后一口气 吐成窗外的雪,三年孝期,工地上的钢筋 都带着霜气,你说:“这人间的冷,我替她受着。” 其二·醉悟 酒瓶子倒在安全帽旁,像座倾斜的墓碑, 混凝土在搅拌机里嘶吼,你突然听清—— 那些年失去的:父亲的烟袋、妻子的发绳、 凉山村老井的轱辘声,原来都长成了你的骨头。 “前半生懂了太多‘必须’,后半生只想懂‘值得’” 你摸出皱巴巴的纸,画下两个圈: 左边是母亲的药罐,右边是岳母的老花镜, 中间那条歪歪扭扭的线,从工地延伸到故乡的晒谷场。 其三·向远 别总说“路的尽头是什么”,你看那打桩机 每一次轰鸣,都在给明天打地基。 花开是偶然,花落是必然, 但你可以做那个弯腰拾花籽的人,把她们 种进两位母亲的窗台。 此刻的压抑是乌云,但乌云会酿酒, 等一场雨过后,所有委屈都会发酵成彩虹。 去没人的地方哭吧,让眼泪浇活心里的种子—— 你不是没用的人,你是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 母亲的依靠,是两个老人眼里,比钢筋更硬的山。 其四·自白 “忠于自己”不是逃离,是在安全帽下 依然能看见星星;“活得像自己” 是把混凝土的灰,调成母亲喜欢的米白色。 这人间的得到与失去,本就是一趟 马不停蹄的邮差,你送出去的每一份苦, 终会在某天,被岁月盖上“已签收”的邮戳。 路的尽头?或许是另一条路的起点—— 当你把岳母的菜篮提得更稳,当母亲的皱纹里 开出你寄回的康乃馨,你会突然明白: 所谓“人生意义”,不过是在失去的荒原上 亲手种出一片春天,让后来的人,能踩着你的脚印 走向更远的明天。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2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