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震惊整个考古界的国宝“青铜巨龙”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这两条巨型青铜龙到底是何用途呢?1993 年的冬天,寒风凛冽,西安市公安局在一场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的行动中,竟有了一个震撼世人的惊天发现。当他们查获一辆赃车时,谁也没有想到,在其后备厢内,竟藏着一堆包裹严实的神秘物件。当包裹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在场的民警们大吃一惊,那是一堆铜锈斑驳的青铜残件,总共 8 块,重 92.5 公斤。 这些青铜残件随后被西安市公安局移交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经过文物修复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和仔仔细细地拼对,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这竟然是两件相互缠绕在一起的青铜巨龙,总长达到了 240 厘米!消息一经发布,整个考古界为之震惊。 这两条青铜龙的龙体中空,底径 32 厘米、口径 19 厘米、高 28 厘米。它们的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龙身上满饰着鱼鳞纹,尾部相互盘卷成中空的锥体形状,造型独特而神秘。而且,龙体是分铸焊接而成,如此巨大的形体,散发出一种无比强烈的震撼力。 然而,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青铜龙究竟是作何用途的呢?这引发了考古界的激烈争论,专家们主要提出了三种意见。#博物馆 #让文物抖起来 #跟着抖音看文物 #中国文物一件都不能少 #科普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1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9
镇国之宝后母戊青铜方鼎: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它被考古界称之为国之重器和镇国之宝,它还是我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历史文物,更是我国最重和最大的青铜器。在中华文明的曙光中,这件重达1666斤的青铜巨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以其雄伟的造型和精湛的铸造工艺以及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这件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青铜器,不仅是我国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更是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上世纪的30年代,在河南安阳武官村的一处殷商贵族墓地中,这件重器被发现。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这件国宝级文物曾几经辗转,甚至差点落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件无比珍贵的文物终于入藏于前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是今国家博物馆的前身,结束了它漂泊不定的命运,至此,这件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终于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后母戊鼎的造型方正庄重,形体巨大,展现了商代青铜器特有的威严与力量感。鼎身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5厘米,腹深56厘米,整体比例非常协调匀称。 鼎身四壁沿周缘装饰有一周饕餮纹,足部也以饕餮纹点缀。鼎耳的上部还装饰有鱼纹,耳外侧装饰的虎食人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件器物的神圣性与权威性。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这种神秘的怪兽形象通常被解释为一种驱邪避灾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与神圣性。 鱼纹可能与商代先民的渔猎生活有关,同时也象征着生殖与繁衍。虎食人纹则反映了商代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后母戊鼎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历史文物 #鸣潮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