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6
关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或许我们不该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去发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 --- 凌晨三点,你刷到这个问题。 手机光映在脸上,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心跳。 这一刻,追问本身,就已经是答案的一部分。 意义不是藏在远方的宝藏 而是你走过人生时,留在身后的足迹 你看那些让你心头一动的瞬间—— 母亲学会发来表情包,笨拙的关心 路边猫咪蹭过裤脚的温度 陌生人为你多按了几秒电梯 深夜好友发来“你还好吗” 这些微小的连接,像暗夜里的萤火 不够照亮整个世界,但足够照亮此刻 活着,是去感受 是让雨水打湿脸庞 为一场日落驻足 在糟糕透顶的一天后 还能被一碗热汤治愈 活着,是去创造 是把颜料涂出边界 在厨房里尝试新菜谱 写下只有自己懂的诗 或者,只是把阳台的花照顾得很好 活着,是去成为 成为他人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成为某个生命的全部世界 成为比昨天更柔软一点的自己 当然,会有那样的日子—— 觉得一切毫无意义 像在迷雾中行走,看不见路 这没关系 意义有时是休息的,它需要你耐心等待 那些追问“为什么活着”的时刻 恰是你清醒活着的证明 麻木的人从不问这些问题 有人说意义在于成功、财富、地位 但ICU病房外,没人谈论这些 临终关怀室里,人们只记得 那些去爱、被爱、感受过的瞬间 或许,意义本就不在外面 它在你选择如何度过每一个“现在”里 在你去菜市场认真挑选西红柿时 在你把皱巴巴的衣服熨平时 在你决定原谅自己的那个夜晚 它在你拒绝成为讨厌的人时 在你为不公感到愤怒时 在你明知会输还是坚持时 活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理由 那些让你想再活一天的微小瞬间 就是意义本身 春天的第一缕风 读懂一本书的狂喜 久别重逢的拥抱 完成某件事的踏实 甚至,此刻你呼吸的节奏 --- 如果非要一个答案——活着的意义,就是由你亲自去赋予意义。 你如何感受,如何选择,如何爱,如何度过不可避免的痛苦,如何在一地鸡毛里看见星光。生命不是用来解答的谜题,而是用来体验的旅程。 而你现在,正走在自己的路上。#海边拍照 #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原创视屏 #内心独白 #分享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
马说6天前
为什么越想努力越容易躺平? 你是不是也这样? 晚上刷到励志视频热血沸腾;买了一堆课程收藏无数干货,最后只记得"码住下次一定";明明知道该行动却总说"等我准备好",结果准备了半年还在原地踏步。 那些3秒5秒一个钩子、10秒一个反转的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你会发现刷的越多,越没耐心。越是刷短视频,越焦虑;越是拖延,越迷茫;越是复盘,越内耗… 更可怕的是,你慢慢变得只会点评,不会行动。看什么都觉得“不够完美”“不够爽”,结果就是:永远开始不了,永远在准备,永远在幻想。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第一招:断粮【注意力断食】 夺回控制权 切断诱惑链:把手机调成黑白模式,删除所有短视频APP(别用“稍后删除”的自我安慰); 制造专注茧房:番茄app来强制锁机或者开启强制模式,倒逼自己专注。 第二招:硬上 别商量,别思考,直接干。 想做事,又不想动?这时候——身体先动起来,脑子才会跟着转!直接机械执行,大脑拒绝思考。 第三招:隔离 行动之前,屏蔽情绪;行动之后,情绪自愈。越是简单粗暴,大脑越配合。 情绪隔离:建立“任务清单-完成打钩-翻页下一项”的闭环,不给情绪插话的机会; 第四招:复盘 真正有用的复盘,是先喂信心,再补教训。 每天睡前,找出3件“我居然做到了”的事——哪怕只是“我准时起床”,然后狠狠夸自己! 数据化复盘:记录每个任务的“投入时间/产出结果/情绪波动”,找出自己的黄金时段;用具体数字(如写了8000字、成交3单)替代空洞的“我进步了”。 别等着被命运筛选了。你会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精准掌控自己的每个选择。用反人性,把自己锻造成那个——配得上更好生活的人。 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所有一夜暴富都是20年如一日的执行复利"。 #情感共鸣 #干货分享 #经验分享 #深度思考 #思维认知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别做那个快乐的“行尸走肉” 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的人,都该看看这个! 20分钟带你读懂《娱乐至死》:如何摆脱算法的精神控制? #娱乐至死 #注意力退化 #深度思考 #认知提升 #知识分享 #好书分享 #读书笔记 #停止精神内耗 #人间清醒 #算法投喂 #尼尔波兹曼 #数字排毒 #注意力危机 #算法陷阱 #碎片化时代 #精神觉醒 #认知升级 #读书分享 视频简介 你有多久没有连续思考一个问题超过10分钟了? 昨晚又是凌晨两点才放下手机吧?明明说好10点睡觉,却总是"再刷最后一个视频",然后一个接一个,直到眼睛酸涩才不甘心地入睡。如果这说的就是你,那恭喜你,你已经患上了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症状"——一种比失眠更可怕的精神困境。 今天,我用一场虚拟对话的方式,带你走进尼尔·波兹曼39年前写下的《娱乐至死》。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以为的"主动选择"其实是"被动投喂";我们引以为傲的"碎片化学习"正在摧毁深度思考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当微软研究显示人类平均注意力已经降到8秒,比金鱼还短1秒时,我们依然在用娱乐麻醉自己,微笑着走向精神的坟墓... 【内容导航 | 本期你将看到】 • 为什么刷视频会上瘾?老虎机原理如何操控你的大脑 • 算法背后的真相:"推荐"还是"投喂"? • 碎片化知识的陷阱:为什么刷100个视频不如思考1个问题 • 注意力退化实录:从12秒到8秒,我们输给了金鱼 • "精神糖尿病"的症状:当你无法忍受60秒的独处 • 娱乐至死的终极预言:一切皆可娱乐化的代价 • 破局之道:如何在算法时代夺回思考的主动权 【互动时间】 看完这期视频,我想邀请你做一个60秒的小实验:闭上眼睛,不碰任何电子设备,就静静地思考刚才听到的内容。哪句话最触动你?你打算做出什么改变?如果你完成了这60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 如果这期内容对你有启发,请不要吝啬你的三连支持,这是对深度内容最好的鼓励。也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下一期你想听哪本书的深度解读? 📚 本期解读书籍:《娱乐至死》 ✍️ 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娱乐至死 #深度阅读 #认知觉醒 #数字排毒 #注意力保卫战 #算法时代 #精神困境 #独立思考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