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
论语解读第93期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这里妻子的妻,读qì,因为它是作动词用嘛,所以读作第四声,是嫁女为妻的意思。缧绁是什么呢?缧绁就是绳子,但不是一般的绳子,是古时候用来捆绑犯人的绳子,绳之以法嘛!我们今天抓犯人不用绳子了,用什么么?用手铐,铐起来。所以,缧绁,引申的意思就是囚禁、监狱。 公冶长,这是个复姓,复姓公冶,单名一个长。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而且还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他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而且聪明好学,德才兼备。据说啊,他通晓鸟语,并且因此获罪。怎么获罪的呢?流传的故事是说,有一次公冶长在路边看到一群鸟,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很热闹。公冶长仔细一听,因为他听得懂嘛,他懂鸟语,仔细一听,才知道,原来是在清溪那边,有个人死了,这群鸟儿在那里八卦:那个人是谁啊?男的、女的?多大年纪啊?长什么模样啊? 公冶长一听,哦,大概知道了,是个什么样的人死了。也没在意,继续赶路。走到一个村口,遇到一位老婆婆,在那里哀叹哭泣,一打听才知道,是老婆婆的儿子,出去打柴,本应该晚上就回来的,但是一连很多天,都没有回来。老婆婆预感不祥,儿子恐怕是出事了。公冶长马上就想到了,鸟儿们说的那个人,就是老婆婆的儿子。本来不想管这个事,但是看老婆婆哭得可怜,就告诉老婆婆:您到清溪那边,找找看吧!果然,老婆婆在清溪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古版的好心帮人反被讹诈的故事上演了,老婆婆一口咬定公冶长是杀人凶手,将公冶长告上官府。官府也不分青红皂白,将公冶长治罪,关进监狱。 但是孔子知道,公冶长是不可能杀人的,一定是被冤枉的。所以,孔子谈到公冶长的时候,说,这个人不错,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虽然他遭受过牢狱之灾,但这不是他的错,他没有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以其子妻之,这里的子,是子女的意思。可以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当然我们今天则专指儿子。这是孔子嫁女儿。那么,下一期,我们将会讲孔子嫁侄女。#抖音花式讲书大赛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84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古邳镇是古下邳国的核心区域,历史上的下邳因水而兴、因水而衰,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兴衰史几乎就是一部与水患、水利交织的历史。 古下邳的历史地位 下邳是古代中原东部的重要城邑,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春秋战国时属邳国,后归楚、魏等国。秦设下邳县,汉时成为下邳国(郡)治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尤为兴盛,是曹操、刘备、吕布等群雄争夺的战略要地,吕布殒命白门楼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此后,下邳在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虽多次变迁,但始终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下邳与水的紧密关联 ·水系环绕:地理优势成就繁荣 古下邳地处沂、泗二水交汇处,又临近淮河支流,水路交通极为便利。这种“四水环绕”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南北水运的枢纽,商船云集、贸易发达,带动了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同时,丰富的源也滋养了周边农业,使其成为鱼米之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水患频发:多次因水毁城 然而,便利的水系也带来了频繁的水患。历史上,黄河、淮河、沂河、泗水多次改道、泛滥,直接冲击下邳城: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下邳成为黄河下游的“受灾区”,此后数百年间,黄河水患不断侵蚀城郭。 明万历年间(1604年),黄河决口,下邳城被洪水淹没,旧城毁于一旦,此后城市被迫迁址。 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引发黄河再次决口,新迁的下邳城又遭淹没,逐渐沦为废墟,其核心区域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古邳镇。 ·水利印记:治水与防御的结合 为应对水患,古下邳历代都重视水利建设。一方面,修建堤坝、水闸以抵御洪水,如汉代的“下邳堰”、明代的黄河堤防等;另一方面,利用水势构建城防,下邳城曾依托河流构筑护城河,既便于防御,又能借助水路运输物资,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中对水的“趋利避害” 智慧。 综上,水是古下邳兴衰的关键因素:它赋予了下邳交通与农业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原东部的重镇;但频发的水患也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多次毁灭,留下了“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历史轨迹,如今古邳镇的旧城湖、半戈山等遗迹,仍能窥见当年水与城交织的痕迹。#原创视频 #古邳镇 #古下邳与水 #抖加小助手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学习孔子智慧。子罕篇第九之十九。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孔子关于修身与治学的经典论述,出自《论语·子罕》。我们可以从字面义和哲理两个层面来理解:字面意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好比用土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就能成了,但如果此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篑”即装土的竹筐。“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山,虽然才倒下一筐土,但若继续前进,那也是我自己坚持向前的结果。深层含义孔子用“堆山”的比喻强调:成败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坚持与选择,而非外在条件。“止,吾止也”:即使接近成功,如果放弃,责任在自己;“进,吾往也”:即便刚起步,只要持之以恒,主动权仍在自己手中。这反映了儒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君子的进步或停滞,根本在于自身意志,而非外界因素。后世常以此说明“功亏一篑”的遗憾与“持之以恒”的价值。延伸理解与《尚书》“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脉相承,但孔子更强调自主性。可联系现实:学习、修身或事业中,最后一步的坚持最难,而起步时的勇气同样可贵,两者皆取决于自身选择。孔子以此激励弟子:君子求诸己,无论进退,责任和主动权都在自己。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