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茉莉,与君莫离|二十四节气 小暑篇 这是一个开放的故事,我取名为《暗香》 『她似茉莉,清冷不言,却暗香盈袖。』  小暑三候,溽热蒸人。 她想寻一味香,不艳不争。白兰花香气太浓,荷花却又太淡,绣球太拥簇,凌霄太明艳。  她指尖捻着一粒冰镇过的茉莉花苞,轻轻碾碎。花汁沁凉,混着去年攒下的竹露,在青瓷盏中凝成一线幽香。她垂眸调香,细研如雾,最后封入罐中,名作“莫离”。 是夜,她挑灯斜坐,提笔写下『小暑 茉莉』。 青烟袅袅,似有若无地缠上她的鬓角。 …… 她站在莲池边,湖面泛起细碎的银光。有人并肩,素衣广袖,如远山淡墨。 「姑娘,试下这个。」他声音低润,手中抵过一枚小巧青瓷香膏。 女子拿过香膏,一抹嫣红拂面。 “很好闻的茉莉香。” “小郎君也会制香?”  男子不回,只是说着 「若是姑娘需要」 「我可为姑娘制一辈子香」 声音清润,宛若谪仙。 他带她听雨、煮茶、赏花,指尖偶尔拂过她的发梢,温凉如风。 他总爱笑她记性差,说她从前答应过的事,转头就忘。 “我答应过你什么?”她问。 他却不答,只是望着远处,眼底浮起她看不懂的情绪。 若日子总是这般便好。 倏然,某日她再也寻不到他。莲池边,溪桥上,屋檐下……他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她再也寻不到他。 她猛然惊醒,窗外晨光熹微,炉中香灰冷透。 “灯灭,香尽。” 身畔空空,唯有心口余下一缕钝痛,比梦更真实,比现实更虚幻。 “小暑茉莉,与君……” 【莫离】 #汉服 #古风 #国风 #国风古韵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很多人做不出香甜醪糟?问题可能不在步骤,而在「醪糟制作方法」的理解上。 夏至一过,花正盛,茉莉入酒正当时。 这一缸茉莉花米酒,是我在夏至节气后酿的第一缸花酿—— 不是灵机一动的搭配,而是在完整醪糟制作方法七大步骤的基础上, 选米、淘米、泡米、蒸米、摊凉、拌曲、入缸, 结合时令花材与温度变化,去做的风味延伸。 这七步,是醪糟制作方法的骨架; 温度 × 时间 × 环境,则是酿出花香的灵魂。 很多人说“步骤我会了,怎么还是不好喝?” 问题往往不在操作,而在你有没有判断“关键步骤”的能力。 温度降到多少才能拌曲?茉莉几时入缸不盖香? 糖化完成了为啥酒香还发闷?—— 这些不只是“操作问题”,是你对醪糟制作方法是否真正理解的体现。 在酒道私塾,我们不只讲“怎么做”, 我们讲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 ✅ 发酵原理 ✅ 温控机制 ✅ 时间变量 ✅ 操作细节 ✅ 花材与香气的留存逻辑 ✅ 醪糟制作常见疑难杂症解析 酿酒不是复制食谱,而是理解微生物与时间的协作。 做得出,更要做得稳,做得懂,做得久。 这缸茉莉花米酒,是一次与节气对话的酿作; 更是一场关于醪糟制作方法的系统训练。 有人问:我也做过茉莉酒,为什么总发酸不香? 欢迎留言“想学醪糟”,我把系统课程的大纲发你。 #醪糟 #酒酿 #米酒 #酿酒 #补气血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
😯孩子每天问的自然知识,都在这套绘本里了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1.认识24节气 分别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比如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寓意雨水增多,谷物茁壮生长,白露节气意味着天气渐渐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珠,挂在花草树木上 2.认识各种水果蔬菜 什么时候播种,生长和收获?洋葱不怕冷在只有几度的气温下也能发芽,土豆苗的小叶片像小耳朵,立夏后樱桃和枇杷就成熟了,枇杷可以做成甜甜的枇杷膏,八月的果园里收获的葡萄可以酿成葡萄酒…… 3.认识水生和陆生的一些昆虫动物 他们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工蜂用自己分泌的蜂蜡建造蜂房,在蜂房里哺育幼虫储藏蜂蜜,蚂蟥藏在水中会迅速贴在动物和人的皮肤上吸取血液,黄鳝生下来是“女孩子”,在产卵后会慢慢变成“男孩子”,獾又馋又狡猾,不仅偷吃西瓜和蔬菜,还吃昆虫和老鼠…… 4.认识一些花草植物 它们有哪些特点,在什么季节生长,比如蕨菜很古老,模样奇特,但是嫩芽鲜美,马齿苋叶子像马的牙齿,艾草气味浓烈可以熏走蚊虫,还有各种苹果花,草莓花,石榴花,猕猴桃花,覆盆子花等 4.欣赏绘本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并进行积累 5.知道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命共同体 #自然科普知识 #绘本推荐绘本故事 #自然科普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8
盛夏为何簪茉莉(文化中国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2025年小暑始于7月7日。   小暑的“暑”是炎热的意思,《周易·系辞下》中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小暑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时节,此时一些有山有水的地方是较好的避暑选择。      小暑时节,茉莉花开。当此时节,在江南,总有人问起在街角吆喝着“白兰花茉莉花”的卖花婆婆。她们用细铁丝将白兰串起做成挂坠,或将一个个洁白如雪的茉莉花苞穿入圈形铁丝做成手环。这一份芬芳的“季节定制”挂在胸前的纽扣上、戴在手腕上、簪于鬓边,萦绕身边的清香消解暑气的弥漫,舒缓心中因燥热而升腾的烦闷。   追溯起来,茉莉花传入我国已逾千年。冰姿玉骨的茉莉花冠不大,清雅玲珑,香沁心脾。它所启迪的文化联想,与中国人含蓄内敛、洁身自爱的人格追求相吻合,与中华传统文化中高洁纯净、谦逊朴实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相一致,引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共鸣与吟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茉莉花的喜爱,则通过簪花、襟花等风俗展现。   簪戴鲜花往往与花期相关。茉莉的花期颇长,从盛夏直到深秋。古人认为,盛夏闷湿,易生疫病,而茉莉的芳香有化去秽浊的作用。因此,簪花不仅是装饰,也承载着祛浊祈祥的寓意。   簪茉莉花由来已久,在《晋书》中已有“都人簪柰花”的记载。这里的柰花,便可能是茉莉花。到了明清之际,“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的习俗仍在流传。   在苏南地区,人们对茉莉花情有独钟,不仅簪花蔚然成风,还喜欢将花朵制成花球、花带佩戴于衣襟,或扎成花篮、花束等悬于厅堂、床帐之中,流香消暑。   时光推移,现代社会中,我们有了更多夏日休闲模式,但小暑时节,徜徉街头巷尾,耳边仍会回响起浸润着茉莉、白兰、栀子花香的悠长吆喝,让记忆中簪茉莉花的古老浪漫再次苏醒。因为簪茉莉花,不仅是鬓边风景,更是江南的夏日韵味:用芬芳抵御溽暑,以风雅滋润生活。其实,这份刻入基因的审美从容,从未凝固于时光琥珀中,从晋人簪柰的清风雅韵,到非遗市集上的创意香包,茉莉花的纹样更多地融入了生活设计,串联起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