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5
00:00 / 1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86
这句话出自《楞严经》,核心是点出修行禅定(三昧)的关键障碍 —— 若不根除 “偷心”,即便刻意修定,也无法脱离烦恼(尘劳)。它精准戳中了修行中 “求而不得” 的根本问题,非常有警示意义。 1. 先拆解核心关键词的佛经含义 要理解这句话,需先明确三个关键概念在佛经语境中的特指,而非世俗含义: 三昧:即 “禅定”,并非单纯的 “静坐不动”,而是心专注一处、不被杂念扰乱的状态,是 “戒定慧” 三无漏学中的 “定”,最终目的是通过定发慧,断除烦恼。 尘劳:“尘” 指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劳” 指因六尘引发的烦恼、劳累,合称 “尘劳”,也就是众生被困的生死轮回根本。 偷心:最易被误解的词,并非 “偷窃之心”,而是修行中隐藏的 “投机心理”“贪求心”—— 比如修定是为了求神通、求感应、求快速成佛,或是心虽在修定,却暗地执着于 “我要修成三昧” 的念头,本质是 “有所求” 的无明烦恼。 2. 核心逻辑:为何 “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这句话的因果关系,需结合佛经 “断烦恼才能出轮回” 的核心义理来看,分两层: 修三昧的本质是 “离执”,偷心是 “执” 的延续佛经中,三昧的核心是 “心无挂碍”(《心经》),通过专注破除对六尘的执着。但 “偷心” 本质是执着的变种 —— 比如执着 “修定能得好处”“我能修成”,这依然是 “我执” 和 “法执”,相当于一边想脱离烦恼,一边又抓着烦恼的根(执着)不放,自然无法出尘劳。 三昧是 “戒定慧” 的次第结果,偷心破坏 “戒” 的基础佛经强调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楞严经》)。“戒” 的本质是 “防非止恶”,不仅是行为上的戒律,更包括心念上的清净。偷心是心念上的 “不净”—— 比如修定却存功利心,违背了 “修行为断惑,而非求果” 的初心,相当于破坏了 “心戒”,没有清净的 “戒” 作基础,三昧就成了 “假定”,无法真正断除尘劳。 3. 佛经中的佐证:“除偷心” 的本质是 “无住” 这句话的义理,在其他佛经中也有呼应,最典型的是《金刚经》: 《金刚经》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 就是破除一切执着(包括对 “修定”“成佛” 的执着),这正是 “除偷心” 的核心 —— 不执着于修行的 “相”,不贪求修行的 “果”,才能让心真正清净,进而证得三昧、脱离尘劳。
00:00 / 09: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1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0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2
00:00 / 08: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6: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1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69
00:00 / 28: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25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1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1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
00:00 / 07: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6
00:00 / 1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4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1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