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上午,法国巴黎卢浮宫遭遇了一场重大盗窃事件。这可是自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以来,时隔114年再度发生的震惊全球的文化遗产劫案,一时间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案发时间是当天开馆不久,大约上午9时30分,此时正值游客陆续入场的高峰期,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综合多份报道来看,整个作案过程极为迅速且组织有序。数名蒙面嫌犯从塞纳河一侧的施工区域潜入卢浮宫,当时这个区域正在进行维护工程,安保方面或许存在一些盲区,这就给了嫌犯可乘之机。其中一名嫌犯身穿黄色马甲,巧妙地假扮成施工人员,操作着一辆装载升降机的车辆,缓缓靠近卢浮宫二楼阳台。接着,他们使用角磨机切割外窗玻璃,强行破窗进入了阿波波罗画廊。这个展厅专门陈列着法国王室的珠宝与钻石收藏,每一件展品都价值连城。 进入画廊后,嫌犯们迅速打碎了两座高安全级别展柜,盗走了共9件珠宝,其中包括多位法国皇后的冠冕、项链、耳环以及胸针等。这些珠宝都是用玛瑙、紫水晶、青金石、玉石、红玉髓、水晶石等珍贵材质打造而成,还镶嵌着大量的钻石与宝石,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在盗窃过程中,画廊外窗及展柜的报警系统均被触发,但令人惊讶的是,嫌犯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整个行动仅仅持续了约7分钟。工作人员启动应急程序并报警后,嫌犯们仓促逃离现场。在逃离过程中,他们试图纵火焚毁机械设备,不过被一名员工及时阻止了。嫌犯逃离时还遗落了部分工具,像角磨机、喷灯、手套、对讲机等,此外,被盗的欧也妮皇后冠冕也遗落了一件。 尽管卢浮宫尚未公布完整的失窃清单,但根据文化部长达蒂以及媒体披露的信息,失窃文物主要包括玛丽 - 阿梅莉王后和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套装中的项链和耳环;玛丽 - 路易丝王后(拿破仑之妻)祖母绿套装中的项链和耳环;欧也妮皇后(拿破仑三世之妻)的冠冕、大襟花胸针、圣物匣式胸针,还有其他未具名的王室饰品。其中一顶欧也妮皇后的冠冕已经被寻回,不过已经受损,估值高达数千万欧元。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震惊世界的博物馆窃案 大家好!今天要讲述的是极其震惊世界的博物馆盗窃案,它们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让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蒙受了不可逆的创伤。 1990年3月18日凌晨,美国波士顿加德纳博物馆遭遇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品劫案。两名假扮警察的盗匪潜入馆内,挟持并捆绑保安后,在81分钟内疯狂作案。他们盗走了13件珍品,包括维米尔的《音乐会》、伦勃朗的《加利利海风暴》等无价之宝,总价值超5亿美元。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粗糙的切割手法对画作造成了永久损伤。此案至今未破,被盗艺术品仍未追回,成为了艺术世界最深的伤疤。 时间倒回1911年8月21日,卢浮宫的《蒙娜丽莎》也遭遇了失窃。盗贼文森佐·佩鲁贾利用员工身份,在闭馆后藏匿馆内,次日清晨将画作藏于工作服下从容带走。画作失踪两年,瞬间成为全球头条。佩鲁贾声称动机是爱国主义,欲将画作归还意大利。1913年,当这幅画在佛罗伦萨重现时,它已从一幅名画跃升为全球文化偶像。这场窃案以荒诞的方式完成了艺术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出圈营销"。 再把目光转向1994年2月12日,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幕当日,全球目光聚焦于此。两名窃贼竟在光天化日下,用梯子爬上奥斯陆国家艺术博物馆,破窗盗走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呐喊》,并留下字条嘲讽安保。这场对国家形象的挑衅,以其胆大包天和精准的时机震动世界。所幸三个月后,这幅表现主义杰作被英国警方成功追回。 而2000年12月2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警匪片。一伙匪徒在博物馆开门前,用燃烧车辆堵路,持冲锋枪闯入,抢走伦勃朗自画像等名作。他们通过制造爆炸、设置路障阻截警察,并乘快艇沿水路逃脱。这场组织严密、暴力高效的团伙作案,让整个城市陷入短暂瘫痪,也为全球博物馆安保敲响了最刺耳的警钟。 这些惊天窃案揭示了最坚固的堡垒也有弱点。它们不仅是财产损失,更是对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劫掠。顶级艺术品在黑市上有价无市,常沦为黑帮抵押品或变态收藏家的私藏,在此过程中极易遭到不可逆的损害。 正因如此,这些案件不断推动着全球博物馆安保系统的升级与国际合作的深化,只为守护这些承载历史与美的文明之火,不再因人类的贪婪而蒙尘或熄灭。让我们铭记这些教训,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安全 #艺术品盗窃 #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案件 #罗浮宫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