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3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山石无言,民声何寄? 7月9日凌晨,四川泸州叙永县正东镇石桩村在短时强降雨中发生山体滑坡,一处房屋被埋,5人失联。据村民描述,泥石流从几百米外的山上滑下,“声音大得很”。这震耳欲聋的巨响,竟成了灾难降临的唯一“警报”——当“声音大得很”成为唯一的预警,这本身已是最大的警钟! 这声音本不该是灾难唯一的号角。叙永发布披露,事发前3小时该地最大降雨量竟已超150毫米!如此凶险的暴雨信号,难道还不足以触发更提前的预警响应?当山石轰隆而下吞噬家园,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本可挽救生命的精准预报和疏散指令,被卡在哪个环节而迟迟未达? 自然之威固然难以完全驯服,但面对地质脆弱区与极端天气叠加的困境,人类的责任却在于如何为生存空间重新划界。石桩村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675米,这种地势落差本就隐藏着地质灾害的巨大隐患。当暴雨如注,那些嵌在陡坡上的民居无异于置于断头台下。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2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650起,其中近七成与强降雨有关。在灾害预警与生态治理尚存短板的现实中,我们怎能不重新审视山区人居环境的脆弱性? 诚然,村干部迅速组织周边11户24人转移,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封锁道路、展开搜救,这些行动值得肯定。但这何尝不也映照出基层在灾害面前的沉重负荷?他们身处第一线,却可能缺乏必要的防灾资源与科学工具。灾难过后,我们除了感动于基层干部的无畏付出,更该思考如何为他们的臂膀提供坚强支撑:预警机制如何更灵敏?应急资源如何更下沉? 山石滚落之声终会平息,但人心深处的安全期盼却永难消音。当“声音大得很”的巨响成为最后的警报,这分明是时代在拷问:如何让预警跑在暴雨之前,让安全屏障扎根于每一个脆弱角落? 天灾的阴影下,我们无法阻止山石坠落,却可竭力阻止生命陨落。若每一次灾难都能化为系统性防范的燃料,那么那声“大得很”的巨响,才能最终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制度长鸣。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2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