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演奏:蔡珂宜Chlon Chua,2007年出生于新加坡。她两岁半学钢琴,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后来选择专攻小提琴,目前就读于南洋艺术学院(NAFA)青年才俊学院(SYT)弦乐系,随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青少年天才艺术学校弦乐部主任殷柯老师学琴。 蔡柯宜的母亲林英丽是一位钢琴老师,当初让女儿学音乐只为培养她发现美的能力。蔡柯宜每天练琴五小时,虽然父母早已体察到她的音乐天赋,但她小小年纪对音乐的执着、痴迷和超乎常人的天赋是她的父母所始料未及。一开始学习钢琴的蔡柯宜,后来选择专攻小提琴,她说自己和小提琴沟通得更好。 持相同信仰与理念的父母,分工督导女儿,一个开拓她的音乐认知,另一个则着重培养她健全的身体心灵与世界观,与其说他们在栽培音乐家,不如说他们是女儿人生的调音师。七岁时的蔡柯宜,已经参加了几次小提琴比赛。那时的她萌生了要成为一名职业小提琴家的想法。 除了拉小提琴,蔡柯宜还博阅众书,喜欢游泳和滑板的体能运动。她还探索烹饪和制作甜点。她在厨房里最有成就的时刻之一就是和父亲一起从头开始烤一整条面包。 不久后,为小提琴而生的蔡柯宜,很快就在魔鬼般的小提琴上用她的弓和弦弹奏出她人生最绚丽的乐章。无论是在公开音乐会还是大师班的音乐节上,她开始不断地获得众多的比赛奖项,包括2017年5月第24届安德里亚·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第二届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小提琴A组第三名。蔡柯宜的名字骤然成了令所有新加坡人为之骄傲的闪亮名词。#音乐会 #小提琴 #爱音乐爱生活 #不朽的名曲 #学琴之路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瓜奈利1744欧莱布 #小提琴#演奏 传奇名琴:欧莱布(Ole Bull)1744 小提琴 @大钦钦 如果你对小提琴有所了解,一定听过 “瓜奈利” 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欧莱布 1744,正是这位意大利制琴大师耶稣・瓜奈利(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在 1744 年留下的经典之作,堪称小提琴界的 “国宝级珍品”。 一、大师的 “晚年遗作”,出身自带传奇 这把琴诞生在意大利克雷莫纳 —— 世界制琴业的 “圣地”,出自制琴大师瓜奈利的晚年之手。1744 年是瓜奈利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一生大概制作了 150 把小提琴,这把琴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甚至被称为 “瓜奈利的遗作”。 虽然此时的瓜奈利身体已经衰弱,制作时的刀斧痕迹比早年作品更粗犷,琴头设计看起来有些特别,F 孔也不对称,但就像毕加索的晚期画作一样,这种随性反而成就了独特的风格。而且得益于家族资源,他能用上火力十足的优质木材,让琴的音质达到了巅峰水准。要知道,瓜奈利的琴可是能和另一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并肩的顶级存在。 二、以 “提琴巨人” 命名,见证百年传奇 这把琴的名字 “欧莱布”,来自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奥勒・布尔(Ole Bull)。这位音乐家身材高大,不仅擅长古典音乐,还爱演奏北欧民族音乐,而这把琴的音色刚好能满足他的音乐追求。 1836 年布尔在伦敦成名后,特意买下了这把琴,带着它走遍世界巡回演出,这把琴也因此成了他最珍贵的乐器。后来,美国著名演奏家奥古斯丁(Augustin Hadelich)也用过它,这位演奏家的名气可不比约书亚・贝尔小哦。 三、“慢热” 的低音王者,藏着独特设计 初看这把琴,你会发现它有点 “与众不同”:背板厚度超过 6 毫米,比普通小提琴厚不少,甚至接近大提琴的背板;琴体偏大,声孔也更长。这些设计直接造就了它的独特音色 —— 偏向低沉浑厚,听起来很接近中提琴,拉奏巴赫、布鲁赫这类曲目时特别有味道。 不过这把琴有点 “慢热”:刚上手演奏时会觉得有点费力,得用较重的琴弓和张力大的粗琴弦,而且要先 “热身” 十到二十分钟,声音才会慢慢变得醇厚动听。就像好茶需要慢慢品,驾驭它也需要多一点耐心,但一旦找到感觉,它的音质会让人彻底沦陷。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