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2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8: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在古代字书训释“牧”的本义是放养牲畜或放养牲畜的人,引申义有畜养、饲养、放养、管理等。《说文解字》“养牛人也。从攴牛。”即放养牲畜的人,《玉篇》“畜养也。”即畜养义。《广韵》“放也,食也。”即放养义,《周礼·牧人》“掌牧六牲。”即管理义。“牧”这个字在汉人先祖开始驯养野生动物之时即出现了,并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和哲学意义。因被驯养的动物需要管理,所以“牧”有治理、管理义。《荀子·成相》“请牧基贤者思。”注“牧,治也。”;根据治理效能影响的远近又赋予“牧”空间地域意义。如《尔雅·释地》“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jiōng)。”;治理需要人来执行,治民如牧畜,被赋予管理民众的意义,由此以“牧”为职称,为古九州之长官。牧之一职起源极早,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夏代天下为九州,也有州牧。商周两代的“牧”出于地方而入朝辅佐天子,负责监察、监督诸侯,《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这里的“牧”取放养和管理双重义。一方面,被放牧的动物自由自在地于牧场寻食、玩耍、休息、嬉戏或争斗;另一方面放牧者对所放牧动物观望而不干预,自身也乐得清闲自在。总之,以“牧”喻观望而不干预,任由“弗”发挥其自秩序机能。如果将牲畜看作生命天下身国的组织、器官和系统,那身体就是“牧场”,放牧者就是生命自性,放牧方式就是自秩序机能“弗”。所以“牧”是放任与约束、自由与禁制的统一,“牧”产生的效果就是生命天下生态和谐圆融。 “牧”是消解生命自我之“弄”的方式,为生命创造不受干扰的环境,将生命自我完全交由生命自性的自秩序机能“弗”自动自发地合化祛除。用椭圆守中螺旋振动“不”对生命自我的自视、自见、自伐等“矜”作动态平衡调节,其自秩序机能表达就是“弗矜”。“矜”是生命自我的禁锢扭曲相,需要以自秩序机能“弗”正,是为“弗矜”。生命自我之“矜”经“弗”放“牧”才能弱化而得“正”,生命自性才能得以章、明、长。 所以“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只有将生命自我造成的纠结纷争完全交由椭圆守中螺旋振动“不”作动态平衡调节,生命天下生态的一切纠结纷争就会得以消弭而达成和谐圆融相。前文第九章训释过“莫”的道学概念义是天下生态的整体和谐圆融相。天下生态之所以呈现和能成和谐圆融的“莫”相,是自秩序机能“弗”正的结果。“莫”就是“大”和“一”合一的和谐圆融生态相,在生命天下就是“至虚恒,守中笃”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