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与默3月前
四姑娘山三座峰连登 下集 文字攻略 登顶方式 1:找到登山俱乐部,交钱,领队安排向导全程带你上山。 2:四姑娘山不提倡自由登,如果你的体力超强,拥有丰富的户外经验,一天速登大峰二峰并且还能下山可以试试。 如何选择俱乐部 1:在四姑娘镇上找到登山俱乐部,直接跟领队对接! 2:在网上,例如小红书等等找到旅游公司客服(他们可以登山,徒步长毕穿等等)由公司给你介绍登山俱乐部 3:向身边的朋友询问,是否有好的向导,由向导汇报给当地俱乐部,安排你登山(价钱可谈) 路线安排 (本人由于沟通没有清楚,所以走了很多不必要的路,一定要提前跟领队和向导沟通清楚) 1:大二三峰连登 这个适合犟驴,小白不要尝试,最高记录是18小时完成 第一天可以从四姑娘山镇速登到大峰的顶端,然后下到大峰垭口,直接从垭口下到二峰山脚下直接登顶二峰,完成后回到二峰营地休息。第二天从二峰营地横切三峰营地登顶,最后下山。两天可完成(有点危险,向导的体力得强) 2大二连登 强者路线 凌晨出发,直接一口气上大峰登顶(大概5个小时可以到)下到垭口直接从旁边穿到二峰山脚下,登顶(体力好的话3个小时)剩下时间直接下山,不在山上住。一天一个来回(有人成功过,不多) 普通路线 第一天登大峰下来营地住,第二天从大峰营地去二峰营地登顶 第三天下来 小白路线 听向导安排。 3:二三连登 强者路线 第一天凌晨出发直接冲上二峰山顶,下来到营地直接横切到三峰营地(中午可到)然后花3个小时登上三峰顶,最后直接下撤到四姑娘镇。 普通路线 二峰登顶后,去三峰营地住一晚,第二天下撤 小白路线 听向导的 注意事项 1:呼吸不要乱,休息时间要用于调节呼吸。向导比你牛,不只是体力问题,他们能很快调整呼吸 2:轻装上阵,不必要的别带,特别是速登的。 3:上坡如果热就脱衣服,不要让衣服都是汗,上了海拔,你衣服的汗会迅速夺走你的热量。 4:葡萄糖是好东西,多备一点 5:氧气一旦吸入,就会有依赖性,最好是让自己身体适应高海拔。 …… 如果不清楚的,评论留言
00:00 / 07: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叔本华3月前
总算把登四姑娘山二峰的视频剪完了,回看这三天两夜(6.27-6.29)的经历,想把这些热辣辣的心得记下来——毕竟是人生第一座雪山,遗憾里藏着太多值得念叨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其实有点"跑偏"。原本我和泽哥是冲着乌孙古道练手的,计划找个成熟线路拉练重装徒步,特意备了60+10L的大包,连周末反穿武功山的攻略都翻烂了。结果丁老师一句"要不直接去登雪山?",我们仨当场变卦——网上说四姑娘山大峰简单,想着"来都来了不能亏",干脆一步到位挑战二峰,把它当人生首雪的试炼场。现在想想,这临时起意的勇气里,其实早埋了点"想当然"的隐患。 行程紧得像赶场:26号晚飞成都,27号下午两点才到四姑娘山镇(海拔3200米),满打满算只有半天适应海拔的时间。28号早九点,我们从游客中心出发冲二峰大本营,16公里路程要爬升1200米(佳明手表诚不欺我)。当时脑子一热,觉得"身体素质好不怕",非要背着十几公斤的70L大包上山——别人轻装都嫌累,我偏想着"现在多练点,以后冲更高的山才稳"。 结果刚出发心率就飙到160,走起来全程高心率,歇脚时才降到100左右。到了大本营,报应来得又快又猛:头重得像灌了铅,嘴唇直发紫,再加上山上风大没及时添衣,直接吹得发起烧来。高反+发烧双击,我当场就瘫倒在帐篷里,这状态一路黏着我到下山(海拔降了高反才缓,但发烧没好透)。 29号凌晨最煎熬。本就一直没睡着,拖着疲惫无力的身体跟着泽哥他们准备冲顶,我好几次撑着想跟着冲顶,可身体完全撑不住,大本营到山顶还有7km的距离+1000的爬升,思索很久,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越走越远,自己咬着牙做了下撤的决定。那种遗憾啊,现在想起来还心口发闷。 但"来都来了"四个字是刻在DNA里的!就算浑身不得劲,也得用脚步多踩踩这片雪山。从大本营回游客中心时,向导说骑马能省劲,可一想到登山向导费已经花了两千多,冲顶还黄了,骑马还要七百多——我的血汗钱哪能这么花!果断放弃骑马,硬撑着徒步下山。风里走、坡上挪,虽然每步都累,但看着雪山、草甸在脚下铺开,倒也真切摸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温度。 第一次登雪山,带着没冲顶的遗憾下了山,但收获比遗憾更实在:知道了海拔适应不能急,重装得看场合,保暖比逞强重要。钱花了心疼,但踩过的路、受过的教训,都是下次出发的底气。 遗憾留着,下次牵手泽哥继续雪山见,一定带着登顶的照片回来!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