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9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54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1。1856年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游及天京外围激烈搏斗,各地各族人民武装起义风起云涌。严重威胁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时候,英国侵略者向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进攻,第二年扩大为英法联军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十年余年,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英国凭借《南京条约》不平等的通商关系,迅速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了巨额利润。但是,中国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老百姓购买能力限,导致洋货滞销。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走私贸易的急剧增长,直接排挤了其他的商品。贪婪的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倾销商品,因为迫切需要清朝开放更多的贸易,减轻洋货转内的税收,实现更多的殖民特权。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太平天国暂时保持“中立”,静观局势。在1853年和1854年,英、美、法等国驻华代表在太平天国区域内频繁活动,发现太平天国毫无媚外表示,并且禁止鸦片。英美法意识到为了获取更多的殖民特权,唯一办法是以武力迫使清廷屈服,共同对付太平军。在此期间,多次向清政府全面修改了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夏条约》。要求开放中国沿海肯内地各城市、长江自由通航、鸦片贸易合法化等各种特权不合理条约内容。1856年,英国以所谓“亚罗船事件”为借口首先发动战争。对于英国侵略者的蓄意寻衅,负责筹办“夷务”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叶名琛对在迫在眉睫的外敌入侵却无动于衷。叶名琛曾在英美法侵略者的支持下镇压广东起义,给了英美法联军侵略的机会。与叶名琛的不抵抗主义相反,广东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目睹侵略者的种种恶性,无比愤怒,采取各种形式,机智勇敢地打击敌人。清政府不敢依靠和支持人民群众抗击侵略者,并且把群众正义的行动说成“民情汹汹”、“盗贼四起”,并且进行压制,清政府依靠装备落后、战法笨拙的政府军打不赢外国侵略者,又不敢让百姓组织起来参加抗战,结果只有丧权辱国、妥协投降的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严重,公使驻京使侵略者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活动,开通大批新的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允许在中国内地传教,并为传教士进行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件。英国强租九龙,沙俄割占东北大片土地,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极大破坏,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状态。 更加丢人的是,侵略军兵不血刃侵入了清政府的心脏北京,火烧圆明园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8
伽婕3月前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事件之一,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下是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特权,但仍不满足,企图进一步扩大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在通州谈判中拒绝了英法使节进京亲递国书的要求,并扣押了39名人质。 经过: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 2.联军士兵对园内的文物和珍宝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许多珍贵物品被掠夺或损毁。 3.为了报复清政府的抵抗和人质事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下令焚烧圆明园。 4.10月18日,3500名英军在圆明园内各处放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将这座宏伟的园林化为废墟。 5.园内的建筑、文物、书籍等几乎被全部焚毁,近300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 影响: 文化损失: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历史耻辱:火烧圆明园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耻辱,标志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民族觉醒: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重要象征。 遗址保护:如今,圆明园遗址作为历史遗迹受到保护,提醒后人勿忘历史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场物质上的灾难,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它警示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