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读完又回读?不是疯了,是当年填志愿时没人提醒我这些 刷到很多人说“本科生回读是浪费时间”,可只有真正踩过坑的人才懂,比起在不喜欢的专业里耗四年,及时止损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见过有人高考超一本线40分,却因为“听家长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填了完全不感兴趣的工科,上课像听天书,实验课躲在最后一排,四年下来绩点垫底,毕业即失业;也见过有人跟风报了热门的金融,后来发现自己连基本的数字敏感度都没有,每天对着K线图就头疼,最后宁愿重新参加高考,也要选自己真正热爱的师范。 其实本科生回读的根源,从来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信息差”和“盲目性”。太多人填志愿时,要么只看分数能上哪个学校,要么跟着别人选所谓的“热门专业”,要么被长辈的“经验之谈”绑架,却忘了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专业学什么?未来能做什么?我真的愿意花四年时间深耕吗? 别等进了大学才后悔,别等读完本科才想着回读。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职业规划。多查一查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了解一下行业的就业前景,多问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毕竟,选对专业,才能让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高考志愿填报 #本科生回读 #选专业避坑指南 #高考志愿攻略 #大学专业怎么选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没有经历高三,不知道有多“残酷”,每一个能够坚持完三年高中走上高考考场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的未来,不会被一张试卷定义,高考教会他们的,是为目标坚持的勇气、面对压力的韧性、规划时间的能力,这些品质,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加分项”。 只有考上高中的那一刻是开心的,其余都是心疼孩子,实在太卷了,努力在天赋思维面前不值得一提,根本舍不得责备孩子,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挑灯夜读,他们要面对学业的负担、考试的焦虑、家庭的期望、自我与社会压力,生理症状,情绪问题……。还有赶着起床、赶着学习、赶着吃饭、赶着洗澡、赶着睡觉、日复一日,家长接到孩子电话时的担心,孩子在学校承受着我们看不见的压力,孩子的每一个情绪变化都牵动着老母亲的心。尤其是住宿的孩子,谁的孩子谁又不心疼。 高考倒计时221天,最后这些日子,家长们放平心态、做好当下,把心态调成“稳扎稳打”模式,家长做好“后勤部长”,孩子当好“备考主角”,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享受当下,不要让焦虑掩盖了快乐,照顾好孩子,你们想,你们的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还不如用接纳的心态去和他们相处,少叨叨,否则一个不小心点燃孩子心中的怒火,不要总想着让孩子按照你的要求,你所期望的样子、方向努力,步入大学和社会,以后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家庭的温暖能让他们有前进的力量,就像长跑最后一圈,不必总盯着终点线,专注脚下的每一步,呼吸不乱,节奏不变,终点自会抵达。 祝2026高考的孩子们金榜题名,成功上岸,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加油孩子们!加油家长们!#父母必读 #高考 #高考倒计时 #高三加油 #金榜题名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