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2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4
每日诗词赏析: 【五律】【梦回童年】(新韵) 作者:潘加国。 昨夜东风暖,悠然梦稚年。 牧牛田埂上,戏水小河边。 回首寻阿妹,追蝶过北山。 童心由放野,向暮不知还。 这首由潘加国创作的《五律·梦回童年》以新韵写成,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童年画卷。全诗以“梦”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趣与纯真的世界,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 此诗严格遵循了律诗的格律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昨夜东风暖,悠然梦稚年”以春风为引,点明梦回童年的情境,既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又为全诗定下了怀旧的基调。颔联“牧牛田埂上,戏水小河边”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画面感极强。颈联“回首寻阿妹,追蝶过北山”进一步深化了童年的记忆,既有对亲人的思念,又有对自然的热爱。尾联“童心由放野,向暮不知还”则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牧牛”“戏水”“追蝶”等日常场景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这些场景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孩子的纯真与快乐。同时,诗人对“阿妹”的思念,也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使全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东风”“牧牛”“戏水”“追蝶”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鲜明的画面,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特别是“追蝶过北山”一句,通过动态的描绘,将孩子追逐蝴蝶的活泼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欢快的身影在山间奔跑。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体验。 全诗以“梦”为引,实则是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描绘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无限眷恋。这种情感深沉而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还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首诗都能够唤起他们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怀旧情怀的佳作。诗人通过严谨的结构、质朴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和谐的韵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纯真与快乐的童年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人们对纯真岁月的共同向往。因此,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值得一读再读。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1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1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野望》八年级上册语文必备古诗赏析 带译文 《野望》学习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必备古诗) 一、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野望》 朝代: 初唐 作者: 王绩 体裁: 五言律诗。这首诗被认为是初唐时期最早成熟的五律之一,对律诗的形成有开创之功。 二、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 身份背景: 隋末唐初诗人。他是隋唐著名学者王通的弟弟。 性格特点: 生性旷达,嗜酒如命,有“斗酒学士”之称。他厌倦官场,三仕三隐,最终归隐田园。 文学地位: 他的诗风洗尽六朝铅华,朴素自然,一改南朝绮靡浮艳的诗风,是唐诗开创时期的先驱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与隐逸生活,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声。 三、整体赏析 情感基调:彷徨与孤独 全诗以“望”字统领,情感核心是“欲何依”。诗人通过秋日原野的萧瑟景象和他人皆有归所的日常画面,层层递进地烘托出自己在新旧朝代交替之际,找不到人生定位和精神归宿的彷徨、苦闷与深深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朴素清新 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秋色、落晖)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都浸染了诗人主观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朴素清新:语言洗尽铅华,不事雕琢,以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风格质朴自然,在初唐诗坛独树一帜,预示着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 承前启后的诗史地位 这首诗在形式上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在内容上继承了魏晋以来诗歌的隐逸主题,但在情感上又具备了唐人更为复杂的个人情怀与时代感触。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六朝诗歌与盛唐诗歌。 四、写作背景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年代。他亲身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动荡。虽然他在唐朝也曾出仕,但官场并不得志,最终选择归隐。这首诗就写于他归隐之后。因此,诗中的彷徨与孤独,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也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在乱世后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普遍心理印记。 #古诗词 #国学文化 #秋天的景色 #唐诗三百首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