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空谷足音(原创) 《七律·悟》 空空老者(原创) 浮生若寄逐风尘, 暮鼓晨钟叩客魂。 梦寐自有梦中梦, 身轻难见身外身。 一盏清茗观世相, 半窗疏影悟前因。 且把浮名抛逝水, 荷衣载月照心灯。 《七律•顿悟》品鉴 一、格律严谨,音韵和谐 全诗严格遵循七律平仄规则(平起首句入韵式),押平水韵“十一真”(尘、魂、身、因、灯),韵脚清晰且贯穿始终。颔联“梦中梦”“身外身”的叠词对,颈联“一盏清茗”“半窗疏影”的场景对,对仗工整自然,既符合古典律诗的形式美,又不显刻意雕琢。 二、意象递进,心境流转 首联“浮生若寄逐风尘,暮鼓晨钟叩客魂”以“逐风尘”写世俗奔波,“暮鼓晨钟”引入禅意叩问,奠定“从迷茫到觉醒”的基调;颔联“梦寐自有梦中梦,身轻难见身外身”用叠词深化迷离感,暗喻世俗认知的局限;颈联“一盏清茗观世相,半窗疏影悟前因”转向具象场景,以“清茗”“疏影”为媒介,完成从“观”到“悟”的过渡;尾联“且把浮名抛逝水,荷衣载月照心灯”以“抛浮名”的决绝与“荷衣载月照心灯”的清雅收束,定格顿悟后的澄澈境界。全诗意象从“风尘”到“心灯”,心境从“逐”到“悟”再到“守”,脉络流畅圆融。 三、象征凝练,余韵悠长 “荷衣”象征超脱世俗的洁净心境,“心灯”隐喻内在永恒的精神指引,二者通过“载”“照”联动,形成“外在清雅守护内在信念”的深刻象征。“梦中梦”“身外身”的哲思、“暮鼓晨钟”的时空感、“疏影悟因”的禅意,让诗歌在写景抒情之外,更添一层通透的生命体悟,读来余味无穷。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海相应磨心山,慈雲极乐宝偈显, 莲开九品惹人喜,妙定安坐梦佛禅 忆佛禅那三菩提,磨心妙定随法喜。 普愿檀越成正觉,恩泽法界道种智。 晨钟唤醒迷梦客,暮鼓轻敲妄念离。 莲座常开清净地,慧灯永照渡人堤。 放下尘劳观自在,抛却烦恼见真如。 同登般若波罗岸,共沐慈航般若曦。 一花一叶含佛理,一言一行显菩提。 待到众生皆觉悟,娑婆同变乐土栖。 禅心映法界:从磨心修行到普度众生的菩提路 “海海相应磨心山,慈雲极乐宝偈显”,当潮声与心念相应,每一次浪花拍岸都似在叩击心门,那横亘在修行路上的“磨心山”,便在这声声呼应中渐显轮廓。世人之心,常被尘劳缠绕、杂念遮蔽,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唯有以“相应”为刃、以“坚持”为功,在日复一日的观照与省察中细细打磨,方能褪去粗糙的外壳。而当心性渐趋澄明,便似拨开云雾见慈云,极乐世界的微妙宝偈自会在心中显现——那不是遥远的文字符号,而是修行者与佛法共振时,从心底自然流淌的觉悟之声。 “莲开九品惹人喜,妙定安坐梦佛禅”,莲,是佛教中清净的象征,九品莲花对应着修行者不同的觉悟层次,每一朵绽放都承载着向善向佛的期许。见莲花开,不仅是视觉上的欢喜,更是内心对“清净”的向往被唤醒的喜悦。此时若能入“妙定”,在禅坐中收摄心神,便会在静定之间与佛意相通:或许是梦中见佛陀说法,或许是醒时觉佛光普照,这份“梦佛禅”并非虚幻的臆想,而是心性与佛性相融的初显,是修行路上最温柔的指引。 修行之路,终究要归于对“佛”的忆念与追随,故曰“忆佛禅那三菩提”。“忆佛”不是简单的记挂,而是将佛陀的教法、慈悲与智慧时时放在心间,以之为灯塔;“禅那”是在忆念中修持禅定,让心不随外境动摇;而这一切的终极目标,便是证得“三菩提”——那究竟圆满的佛果,是破除一切迷惑、通达宇宙真相的终极觉悟。 要抵达这觉悟之境,“磨心”是必经的功课。“磨心妙定随法喜”,打磨内心的过程或许有艰辛,要摒弃贪嗔痴的执念,要对抗惰性与浮躁,但当杂念渐消、禅定渐生,那份“法喜”便会油然而生。这喜悦不同于世间的欲望满足,它清净、持久,是心性贴近佛法时的自然回响,如同干渴的土地遇上甘霖,是从灵魂深处升起的清凉与充盈。 修行者的心怀,从不只装着个人的觉悟,更有对众生的悲悯与期许,因此“普愿檀越成正觉”。“檀越”本指护持佛法的善信,此处却泛指天下众生——无论是修行者还是未入法门之人,都愿他们能远离迷惑、亲近正道,最终
00:00 / 1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5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