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9
铵态氮比硝态氮的实用性更强,比酰胺态氮更有优势,特别是在膨果阶段使用,所带来的效果,不是尿素酰胺态氮和硝态氮相能比的。铵态氮最大的优势就是膨果既迅速,而且不影响果实品质。但是铵态氮虽然好,也有一些缺点,只要我们能把这些缺点规避了,那铵态氮简直就是无敌般的存在。首先我们把铵态氮和硝态氮,再和酰胺态氮比较一下,优劣势是什么? 以下是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对比 1. **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 - 铵态氮的同化过程直接参与氨基酸合成(如谷氨酰胺),减少能量消耗(无需硝态氮的还原步骤),从而更高效地将光合产物转化为糖类和有机酸,促进果实膨大和糖分积累。因此使用铵态氮的果实口感比使用硝态氮的更好吃,更有风味。 2. **调控植物激素平衡** - 铵态氮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刺激细胞分裂与膨大,同时抑制过度的营养生长,使养分优先向果实分配。 3. **低光照条件下的适应性** - 硝态氮的还原依赖光照(需光反应提供能量),而铵态氮在弱光或阴雨天气下仍可高效利用,适合膨果期常见的光照波动环境。 4. **改善果实品质** - 铵态氮促进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合成,提升果实风味,同时减少硝态氮过量导致的硝酸盐积累问题(对果蔬安全更有利)。 以下是铵态氮与酰胺态氮尿素的对比** 1. **吸收效率** - 酰胺态氮尿素需经土壤脲酶水解为铵根离子才能被吸收,转化速度受温度、pH和微生物活性影响,肥效滞后。而铵态氮可直接吸收,适合膨果期快速供氮需求。减少植物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糖分。因此膨果效果比尿素快。 2. **使用风险** - 尿素含缩二脲,●当肥料中缩二脲含量超过 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可能造成烧根、烧苗等严重后果,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缩二脲主要是抑制和伤害作物的毛细根,而毛细根是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关键部位,一旦受损,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减少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     ○ 影响土壤微生物。缩二脲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进而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环境。 3.酰胺态氮肥效延后,所以适合基肥或提前追肥,而果实膨大期是争分夺秒的时期,尿素相对于铵态氮来说有滞后功效,等尿素的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最佳膨大期,反而会影响糖分的合成及口感#铵态氮#硝态氮#尿素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02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6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0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刮来一阵妖风,说铵态氮伤根,那么我想请问一下什么不伤根,水用多是不是也伤根,那水还浇不浇?有机肥不发酵也伤根,有机肥还用不用?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你说哪个不伤根?那么肥料还施不施呢?人吃饭撑着了还伤胃呢,那饭还吃不吃?为了保护胃就去打点滴不吃饭吗?所以一概而论的说铵态氮伤根的这个理论,肯定是错误的,并且是大错特错的。 应该换成说铵态氮在不合理使用和过量使用的情况下会伤根,这才是正确的说法。因此我的理论是,如果我们能将铵态氮用好,用准确,那么不但不会伤根反而会养根,根系发达,爆根,叶绿花多果多,果实膨大还好吃。 那么说铵态氮伤根的论点是什么呢? 他们会说植物可以直接吸收铵态氮,铵态氮进入植物根系细胞后,会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与酮酸等物质结合形成氨基酸,这一过程确实需要消耗糖分,因此铵态氮伤根。这个理论乍听有道理,其实细细分析是想当然的道理。 -铵态氮的吸收转化属于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正常生理功能都伤根,那么这个植物也太娇弱了。反而合适的刺激根系的氨基酸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糖分积累加速,对植物的根系起到锻炼的作用,不但不伤根反而养根。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系吸收和转化铵态氮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植物自身有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来完成这些过程,不会对根系造成伤害。植物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外界环境的供应来调节对铵态氮的吸收和转化,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当然在 特殊情况可能影响根系:比如当铵态氮供应过量时,可能会导致植物体内铵离子积累,这可能会影响细胞内的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进而对根系细胞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表现为根系生长受抑制、根系活力下降等“伤根”现象。 那么铵态氮的使用多少叫多呢?我上一个视频详细的讲解铵态氮的使用方法,一亩地使用5公斤即可,我们硫铵举例一亩地5-10公斤,纯氮只有2-4个,纯硫2.4-4.8个,滴灌或者冲施使用,如此低的用量如果还会伤根,那么天底下的碳酸氢铵和硫铵就应该没有企业生产销售了,可现实是,高品质的硫铵价格节节攀升,并且供不应求,消费者都无法直接买到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 #铵态氮#硫酸铵#碳酸氢铵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2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1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