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7
啸风3天前
#杨凌农高会 《农高会拾光:农业回响》 时隔十余年,再次踏入杨凌农高会的会场,微光穿过连片的新场馆,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恍惚间,记忆里那个热闹却略显局促的农博场景,与眼前的恢弘气象重叠又分离。这场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的盛会,于我而言,既是旧梦重温,更是一场见证农业发展的时空对话。 犹记十几年前初访时,农高会的场馆虽不及如今繁多,却处处透着泥土的芬芳与创新的热忱。正是那次相遇,让我知晓了杨凌农博的厚重,也真切感受到农高会在中国农业版图上的分量——它就像一座桥梁,让田间地头的智慧与前沿科技相遇,让农民的期盼与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些年,即便未曾再来,也时常听闻农高会的消息:它推动着新品种落地生根,见证着农业技术迭代升级,成为无数农人心中的“取经圣地”,更成为中国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的重要风向标。 此次重访,初衷是为追随“卖货郎”董宇辉而来,却在无意间收获了满溢的惊喜与感动。相较于当年,如今的农高会场馆早已“扩容升级”,连片的展馆错落有致,涵盖了种业、智慧农机、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只可惜行程仓促,最终仅来得及探访三个场馆,虽有遗憾,却也让每一段相遇都显得格外珍贵。 清晨的微光刚洒向场馆,我便遇上了五六个结伴而来的果农。他们皮肤黝黑,指尖还带着泥土的温度,一聊起果树育苗,眼中便燃起了光。“家里的老树种不行了,果子口感差,卖不上价,这次就是来寻新种的!”一位果农大哥的话朴实直白。我们围坐在一起,从新品种的抗病性聊到挂果率,从纬度带对光照时长的影响,谈到土壤酸碱度对果子甜度的作用,再到气候变化下如何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树种。他们的谈话内容具体而实在,眼神里满是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渴求。这场意外的闲谈,让我真切懂得,农高会于农人而言,从来不是走马观花的展览,而是关乎生计、关乎希望的“充电站”。 转角处,偶遇一位白发苍苍的杨凌老者。谈及杨凌的变迁,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这儿叫杨凌公社,都是土坯房,种地全靠天吃饭;现在成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楼拔地而起,田间地头都是新技术,连外国人都来学经验!”从公社到特区,简单的称谓更迭背后,是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巨变的密码,或许就藏在农高会一年又一年的坚守与创新中,藏在每一个扎根土地的追梦人心里。 午后的场馆里,科技的气息愈发浓厚。在一个生物地膜展台前,我见到了甘肃农科院的男博士和他的美女研究生。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1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