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从豪门公子到忧国诗人!他为何总在诗里藏 “遗憾”?—— 杜牧 “这个出身豪门的‘官 N 代’,为何偏要在诗里感叹‘故国不堪回首’?” 他是晚唐诗坛的 “风流才子与忧国志士”: 🎯 诗风多变:既能写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清新,也能作 “商女不知亡国恨” 的辛辣,题材涵盖山水、怀古、讽喻 ⚔️ 怀古犀利:借历史典故针砭时弊,《赤壁》《泊秦淮》等诗,藏着对晚唐衰败的痛惜 🏹 才华横溢: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是晚唐唐诗最后的巅峰代表,书法、散文亦有造诣 传奇人生: ✅ 出身 “京兆杜氏”,是西晋名将杜预之后,家族世代为官,年少时便以才名远播 ✅ 26 岁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刺史等职,为官期间力图改革,却因时局受限难展抱负 ✅ 晚年无心官场,定居长安城南,写下大量闲适诗,却仍在字里行间藏着对家国的牵挂 经典事迹: ✨ 赤壁咏史:路过赤壁古战场,写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评说三国,成为怀古诗典范 ✨ 泊秦淮讽世:夜泊秦淮河时,听闻歌女唱《玉树后庭花》,写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痛斥晚唐奢靡 ✨ 扬州风流: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时,在扬州留下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的诗句,道尽年少轻狂与中年怅惘 杜牧的 “怀古”,是借历史抒发个人失意,还是真的忧国忧民? 为何身处晚唐衰败期,他的诗仍能保持 “清新俊逸” 的风格? “小李杜” 的诗,是否藏着晚唐文人最后的理想与挣扎? ↓ 你觉得杜牧最 “敢说” 的一句诗是哪句?评论区晒出你的答案! 👉 关注我,从杜牧的诗里读懂晚唐的繁华与落寞 #杜牧 #小李杜 #晚唐诗人 #赤壁 #泊秦淮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第64集《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的“大李杜”。杜牧的诗歌风格明快,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赤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南岸)这个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关键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交战双方为曹操领导的北方大军和孙权、刘备联军。最终,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他通过咏史,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指的是折断的兵器,“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兼有戈和矛的功能。“沉沙”指兵器沉入沙中,“铁未销”说明这些兵器虽然历经多年,但铁质并未完全锈蚀。这句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遗物——折断的兵器被遗弃在沙中,暗示了战争的惨烈和岁月的流逝。 “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将”指诗人自己,“磨洗”指将兵器上的泥沙磨去,以便辨认。“认前朝”指辨认出这是前朝(东汉末年)的兵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感慨,他亲自磨洗这些兵器,试图从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在赤壁之战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孙刘联军利用东风火攻曹军,取得了胜利。“周郎”指的是东吴名将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联军统帅,智勇双全。“不与周郎便”指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周瑜,即如果火攻的条件不具备。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疑问。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宫殿,曹操曾在此宴饮作乐,并收纳姬妾。“二乔”指的是东吴名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她们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这句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大乔和小乔可能会被曹操掳至铜雀台,过上深宫锁闭的生活。 《赤壁》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名句,更是流传千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慨。 #诗词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