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0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C姐5天前
每一帧都不想错过…… 今天下午三点,又开着车,带着橙子同学,母子二人又上山了。我一手提篮子,一手拿棍子,还时不时看看身后的橙子同学。 拿棍子是防蛇🐍,防毒蜂,时不时驱赶所有毒物。这样行进安全系数高。 一会儿一会儿地看看身后的孩子,是担心他掉队,或者掉下山坡。 踏过荆棘丛生,爬过陡坡,绕过一座又一座小山峰,在林子里寻找惊喜。 我们见到了二季栗,正甜又嫩的时候。甜柿子,恩心柿子,还有奶牛子柿,好多人恐怕分不清柿子的品种吧?可是我们常年喜欢转山的人,是老行家了。 今天意外之喜是一不小心抬头被刺了一下,发现是野生小板栗,还有小锥栗。才小拇指头大小。小得可爱,同时又色泽鲜艳,掉在地上的,被可爱的松鼠哥哥给当了好一顿午餐。 我们也开始和松鼠哥哥抢午餐了,一粒,两粒……不亦乐乎! 我开心滴告诉橙子同学:这是野生的稀有物种,好值钱,他居然信真了。还不忘对我说:“妈妈,我们拿回去卖钱,我偷偷看到你微信余额才13元。你这日子过得……” 哈哈哈哈哈,我也哈哈大笑:“日子是不好过,我们赶紧都采摘进篮子……” 回家时已天黑,为了安全,回家娘俩洗头洗澡洗衣服。 那登山遇见的每一处景,每一物,还在惊喜与快乐中未曾消退。 回来作文,日记也应该是有素材了吧? 回来后与人分享果实与喜悦心情。发现有的人是接不住情绪的,坏的接不住,连好情绪也接不住。这样的人真是无语…… 发个朋友圈和抖音吧,把美好时光留住。太爱了,太喜欢大山了。也是一种城市的压力释放。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长白山“放山”探秘,喊“棒槌”红绳真能锁住人参??? 东北挖参:深山里的千年习俗与敬畏之心 在东北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挖人参的习俗已流传千年。这不仅是一项谋生技艺,更承载着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规矩的恪守,藏着最质朴的山林智慧。 挖参人被称为“放山人”,出行前必有庄重仪式。选个黄道吉日,众人齐聚山神庙前,焚香跪拜,祈求山神庇佑平安、满载而归。领头的“把头”会带领大家宣誓,承诺不破坏山林、不贪多滥采,恪守“挖大留小”的古训。出发时,放山人必穿厚布衣衫、扎绑腿,携带鹿骨钎子、红绳、油布、干粮等工具,红绳更是不可或缺——相传人参有灵性,用红绳系住能防止它“跑掉”。 进山后,放山人遵循着严格的规矩。“把头”在前开路,队员们呈扇形散开,低头弯腰“压山”(搜寻人参),不得大声喧哗,说话需用“行话”:人参叫“棒槌”,发现人参喊“棒槌!”,回应者需问“几品叶?”,发现者则报出叶片数量,叶片越多参龄越长。 找到人参后,仪式感丝毫不减。先小心翼翼用红绳系住参茎,再在周围划圈,标明挖掘范围。挖掘时,用鹿骨钎子顺着参须方向,一点点剔除泥土,连细小的须根都不能损伤,这道工序叫“抬参”,往往要耗费数小时。挖好的人参用苔藓包裹,再装入油布口袋,避免失水枯萎,这是对自然馈赠的珍视。 放山途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把头”负责决策方向、辨别参质,“边棍”(副手)协助挖掘、打理后勤,新人则需虚心学习。遇到困难时众人合力解决,挖到人参后按劳分配,从不争抢。夜幕降临时,大家围坐篝火旁,烤干粮、喝山泉,“把头”会讲起老辈放山人的故事,传承山林规矩。 如今,野生人参已成为国家保护植物,合法采挖需凭许可证,且严格限制数量。但挖参习俗并未消失,放山人依然恪守着“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的原则,这份对山林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始终未变。 东北挖参习俗,早已超越了谋生本身。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在深山密林中,守护着一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生命敬畏。 #大自然的馈赠 #长白山 #东北 #人参 #挖人参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