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賨人 賨人(拼音:cóng rén)是中国古代活跃于川东、渝水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又称寅人、板楯蛮或白虎复夷,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之前,甚至更早的夏商时期。以下是关于賨人的详细分析: 1. 名称与族源 名称由来:賨人得名于其赋税制度。据《十六国春秋》记载,秦统一后对巴地征收赋税,当地人称赋为“賨”,故得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进一步解释“賨”为南蛮赋。 族源争议:賨人族属存在多种说法: 巴人分支:《华阳国志》将賨人列为巴国属民之一,称其为“蛇种巴人”。 百濮系统:学者任乃强、段渝认为賨人出自百濮部落,与彭国、苴国等关联。 廪君苗裔:《晋书·李特载记》提出賨人为廪君后裔。 2. 地理分布与历史活动 核心区域:賨人主要生活在嘉陵江以东、渠江流域,国都位于今四川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古宕渠县)。 历史贡献: 军事:賨人以勇猛著称,参与武王伐纣、楚汉争霸等重大战役,被誉为“东方的斯巴达人”。 文化:擅长巴渝舞和竹枝民歌,青铜冶铸技术精湛(如虎纹兵器)。 3. 社会与文化特征 尚武精神:墓葬中出土大量青铜兵器(剑、矛等),作战时使用木制盾牌(板楯),故称“板楯蛮”。 歌舞传统:善跳巴渝舞,以铜鼓伴奏,歌舞兼具军事演练功能。 经济生活:发明賨布(苎麻织物)和清酒,农业与手工业发达。 4. 后世影响与融合 政权建立:曾建立成汉政权(十六国之一),后逐渐融入汉族或演变为土家族。 地名遗产:川东多地保留“賨”字地名(如賨城、賨州),反映其历史影响。#賨人 #古蜀国 #东晋 #五胡十六国 #青铜器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