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91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文72篇!#高中语文 #语文古诗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因真实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为核心,善借细节抒发家国情怀与个人悲苦,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登高》作品注解 1. 词句核心注解 - 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指三峡一带的猿猴啼声,自古被视为悲愁的象征,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 渚清沙白鸟飞回:“渚”即水中的小块陆地,“飞回”形容鸟在风中盘旋,暗合诗人漂泊无依的状态。 -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萧萧”是落叶声,“无边”极写秋景的辽阔,反衬个人的渺小。 -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点明漂泊范围之广,“常作客”强调长期流离的处境,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代指晚年(作诗时杜甫55岁),“独登台”凸显孤独,“多病”则呼应其晚年病痛缠身的境遇。 -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既指个人生活困顿,也暗指国家动荡;“繁霜鬓”形容白发浓密,是愁苦的外在表现。 -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写境遇失意,“新停”指因多病刚停止饮酒,连借酒消愁的途径也被阻断。 2. 主旨解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时,通过登高所见的萧瑟秋景,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的孤苦、老病缠身的痛楚,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被清代诗评家胡应麟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传承国学经典#感谢相遇感谢关注@简简单单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
登泰山记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常说的《望岳》一般是指望东岳泰山的那首。其原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下是简单的赏析: 整首诗真的就把泰山望了个遍,远望它的绵延,近望它的秀美,细望它的飘渺,俯瞰它的雄伟,泰山的一切美景都被杜甫望穿了。“岳”,指高大的山,五岳名山分别包括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的宗主当属泰山,泰山的别称又叫“岱”,所以杜甫就叫它岱宗了。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激动的设问开篇,写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与仰慕,岱夫fú,语气助词,在这里相当于“呀,我仰望已久的泰山究竟怎么样啊?” 那真是“齐鲁青未了”从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泰山绵延得非常远,分开了古代的两个大国,齐国和鲁国,所以站在齐鲁大地上一看,青翠的山色根本就没有尽头,这么美丽还等什么?赶紧爬呀! 一边爬,杜甫一边发现了神奇险峻的山石,秀美端庄的松树,不禁感慨,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神奇秀丽都汇聚于泰山,杜甫心想,造物主对泰山真是情有独钟啊!把一切秀美都赐给它了,不仅如此,还赐给它耸入云天的身高; 以至于“阴阳割昏晓”,“割”字用得奇险,形象地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明暗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在向着太阳的阳面,山被照的十分明亮,而背对着太阳的阴面呢,却像黑夜一样昏暗了,爬着爬着就来到了半山腰, 杜甫感觉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细望之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让人心胸也随之荡漾,层层云雾在山中荡漾,让杜甫的心也跟着荡漾起来了,嗖的一声有飞鸟经过; 杜甫好奇得“决眦zì入归鸟”,“决眦”就是张开眼角的意思,杜甫把眼睛睁大的连眼角都快要裂开了,他要去追寻那些归鸟的身影,鸟儿越飞越高,杜甫也激动的一蹦三尺高,因长时间眺望,眼眶似要睁裂,“归鸟”点明时间已近傍晚,诗人仍在凝望,蕴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为“一定要”,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处,从那往下一望,所有的山都会瞬间变得渺小啊!#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