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1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1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当一个人被赞美时,却习惯丑化自己,往往不是因为他真的不喜欢自己,而是因为——他还没学会“接纳被看见”。 我们可以从几个心理层面来看: 🌧️ 1. 内在信念:“我不值得被喜欢” 从小若常被批评、否定,或赞美后被泼冷水(例如“骄傲什么”“没什么了不起”), 就会在心里种下一个信念: “如果我被夸,就会出事。” “我不是真的那么好。” 于是,当有人称赞他时,大脑会自动触发“防御模式”—— 通过自嘲、贬低自己来缓冲那种不安感。 🌫️ 2. 害怕他人嫉妒或误会 有些人担心“太被夸”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嫉妒或距离感, 所以会用“我哪有啦”“没有啦,我很糟的”这种话, 来维持人际的安全与平衡。 其实,这是一种“温和地保护自己”的方式。 🌱 3. 自我形象与现实不一致 当一个人的**内在认知(我不够好)和外在反馈(别人说我好)**冲突时, 他的大脑会不舒服,这叫做“认知失调”。 于是他会自动“拉低自己”, 让外界的夸奖“符合”他内心的认知,这样就不会那么难受。 ☀️ 4. 其实,是在寻求更深的爱 有时“丑化自己”是一种隐形的确认需求: “你还会喜欢我这样吗?” “你是真心觉得我好吗?” 他想透过贬低自己,看对方会不会继续安慰、肯定他。 那是一种“想被更深地爱”的表达,只是方式有点反着。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最温柔的回应方式是—— 不要急着否定他的自嘲,也不要跟着附和。 你可以轻轻说一句: “我知道你这么说是谦虚,但我是真的觉得你好。” “你不需要贬低自己,那个样子也值得被喜欢。”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