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技巧就是愚弄读者 [日记: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刘楚昕是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获得者,他在领奖时讲了一段他跟女友的故事,声泪俱下,感动了很人,在网上火了一把,漓江文学奖也得以为众多网友所知。他的获奖作品《泥潭》预售即达到几十万册,应该是今年销售最好的小说。我也曾把他和他的故事作为励志案例和作文素材推荐给学生,想告诉他们一个道理:人是要有情怀和精神追求的,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刚看了刘楚昕在一次读书会上的视频,他说:作为普通作者,稿子很难投中,他选择走获奖的路子,先获取名气再说。他按照文学奖的标准,投评委之所好去写作,果然获奖了,评委还夸他对某大师模仿得好。小伙子确实够坦诚,他也坦诚地把大家愚弄了。大家都满怀期待地买了他的书,拿到手一看,基本上读不懂。这不难理解,这部获奖作品是写给评委看的,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而且是模仿现代主义手法写的,不符合中国文学传统和中国读者的审美趣味和阅读习惯,自然很难读。然而鉴于是获奖作品,大家只好硬着头皮读而已。 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当时在中国称“先锋派”,后来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相关作家能转型的也都转型,比如余华等。说到底,那些东西不属于中国,不适合中国,中国文学的主流还是现实主义。 作者刘楚昕在读书会上说,读不懂《泥潭》是因为大家平常读“严肃文学”太少,以后要多读严肃文学。意思是,读不懂不是我作品的问题,是你水平太差。说这话就不是坦诚了,甚至有点不地道了。什么是“严肃文学”?这个说法本身就很不严肃。难道读不懂的就是“严肃文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不是严肃文学? 对此我也深感失望,多少有点被愚弄的感觉,同时对这部获奖作品《泥潭》的水平和价值也很怀疑。为了获奖而模仿出来的作品,能好吗?一般来说处女作是厚积薄发之作,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发自真诚的内心,而重点不是炫技,所以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可是这部《泥潭》不是这样的,它可以说是投机取巧之作。 一位不负责任的作者,一次不负责任的评奖。#文学 #知识分享 #文学奖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