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莫名觉得《精卫》这首歌,和我读完《明朝那些事儿》时的心态很吻合。 煤山的风裹着寒,白绫缠紧的不仅是明王朝的余温,更是古往今来无数人攥在掌心的“求而不得”。“人心欲壑”,有人以霸业填,有人以功名填,可填到最后,百年基业不过是史卷里的一道折痕,千秋声名终会被岁月吹成尘屑,连“万古流芳”都成了“万物终归向海”的注脚。 而黄山的雪正慢慢化。徐霞客裹着旧衫坐在峰顶,听雪粒坠在青瓦的脆响,听融水渗进岩缝的轻吟——这声音,恰是对“存在的意义呢”最妥帖的回答。他没填过谁的欲壑,没追过世俗的繁华,只揣着一颗向山向水的心,把日子走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从江南的烟雨到塞北的黄沙,从溪涧的鱼虾到峰顶的雪,每一步都踩着心意,每一眼都装着欢喜。 原来“万物归海”从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们看清:那些缠人的“欲壑”、难解的“执着”,本就是困住自己的绳。在雪融声里散了的,不是要对抗“归海”的宿命,而是在“归海”之前,把人生过成自己的模样。崇祯的悲凉,是把自己困在了“保江山”的执念里;徐霞客的从容,是把自己放进了“爱山河”的心意里。 人生海海,所谓意义从不在“留下什么”,而在“活成什么”。不必填别人的欲壑,不必圆世俗的期待,只要像徐霞客听雪融那样,循着心意走,哪怕只是晨起看云、暮时煮茶,哪怕只是把每一步都踩得踏实,都是对“存在”最好的回应——毕竟,万物终会归海,可你用喜欢的方式活过的那些时光,会像黄山的雪融声,永远留在自己的生命里,这便是对抗“空”与“悲”的最暖力量。 #精卫 #明朝那些事儿 #随笔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