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
视频日记《点灯人姜晓文》 五年前与姜晓文老师相识时,只知他是我们洛南人,后定居省城西安的画家,文章也写得漂亮。谁曾想,这位双手既能挥毫作画又能执笔为文的先生,后来竟与我们陈台村结下如此深的缘分。 姜老师第一次来到我们村时,正是我开始做农场的时候。他不像其他朋友那样匆匆来去,而是停下来,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当时和超哥我们一起在七间房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说这里缺个响亮的名字,大家商量时,他指着农场的七间老房说:“就叫七间房吧,既实在又好记。”这名就这样定了下来,而今,七间房也被更多人所熟知,所光临,所热爱。 我们都很敬重姜老师,后来经过村里四议两公开,不仅给了姜老师陈台村首批“荣誉村民”的身份,还推举他当了“艺术村长”。这名号可不是虚的,姜老师真为我们操了不少心。记得上次他和镇安的高伟大哥来村里的下午,他站在村头的桥上,指着河对岸的山崖说:“这里如果有水,村里就有了瀑布;那边整理出来,摆上石桌石凳,乡亲们就有个歇脚的地方。”他说这些时,眼睛闪着光,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的美景。 对我个人,姜老师更是倾注了不少心血。我喜好写写画画,但总是不得要领。他一次次耐心指导,从如何观察一片叶子的纹理,到怎样从细微处无限放大。他说:“艺术不在远方,就在眼前的生活里。”他教我看见陈台村寻常景物中的美——老屋瓦楞上的青苔,村口石头上的纹路,甚至田间劳作的轨迹,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也成了我眼中的诗意。 最让我感动的是,姜老师总是说我们陈台村人自己就是最好的艺术家。他一直在给我指导村里和农场的发展,希望把七间房的老宅做成最纯粹的乡村艺术馆。他说:“我不是来教你们什么的,是来帮你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宝藏。” 而今,村里的面貌一天天变好,废弃的七间房成了创作基地,老房子也会逐渐改造成乡村展览馆,就连农场的荒地也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成了荞麦花海。村里的角角落落,也正在按老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我知道,姜老师是真的希望我好,希望我们陈台村好。 我也总是说,姜老师不仅是画家中的文人,文人中的画家,更是我们整个陈台村的点灯人。他用艺术之光,照亮了这个寻常村落不寻常的美。而我们能回报的,就是把他的教诲化作实际行动,让陈台村真正成为他期望中的那个既有烟火气又有诗意的幸福家园。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7
00:00 / 16: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0
00:00 / 08: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38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9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