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极刑录:部落献祭执行全过程 你知道上古时期,对严重违禁者的献祭是如何执行的吗?这不仅是血腥的惩戒,更是一场人与神灵沟通的神圣仪式。 上古时期,献祭制度主要针对三类严重违禁行为:亵渎神灵,比如破坏祭祀、亵渎圣物;危害族群,像投毒、巫蛊、叛乱;还有违背伦常,如乱伦、弑亲等。 《尚书·吕刑》中记载,“蚩尤作乱,祸及平民”,这反映了当时对重罪者的严惩态度。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二里头遗址的年轻男性遗骨,殷墟祭祀坑中的非战俘人骨,都可能是触犯重规的违禁者。 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人是违禁者呢?这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断程序。首先由巫祝主持审判仪式,通过灼龟观兆来获取神意。接着,各族长老在祭坛前共议罪状。最后,违禁者需在祭坛前忏悔罪行,并进行赎罪舞蹈——“神断”。 之后便是庄重的献祭仪式。祭坛按“天圆地方”的理念建造,中央设祭台,四周陈列着玉璧、青铜器等礼器。参与仪式的族人需提前斋戒三日,身着特定服饰,以示虔诚。 献祭时使用的器具也大有讲究:玉琮、玉钺象征通天神权,是主祭器;特制石刀或青铜刀,长度20-30厘米,是行刑器;陶豆或青铜爵,则用来承接祭血。 仪式流程更是严谨:迎神阶段,巫觋戴面具起舞,吟唱祭歌;告神阶段,诵读罪状,向天地神灵禀明惩戒缘由;献祭阶段,违禁者被缚于祭台,刽子手按特定方式行刑;享祭阶段,将祭血洒向大地,祭肉分与各族,共享神恩。 考古发现中的献祭实证,更是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上古献祭的残酷与神圣。陶寺遗址的特殊祭祀坑,良渚文化瑶山祭坛的玉器图案,殷墟西北冈大墓旁的祭祀坑,都无声诉说着那段历史。 上古时期的献祭制度,是神权、族权与司法权的高度统一。它不仅维护了社会秩序,更维系了信仰体系,影响了后世法律的发展。这种“形神合一”的理念,成为理解中华法系起源的重要线索,展现了华夏文明早期社会治理的独特智慧。 #部落 #献祭 #死刑 #酷刑#法律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58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59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1
00:00 / 1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73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