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1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1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2
经济学揭秘互联网泡沫背后的行为密码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行为金融学新进展(第二卷)》(美国)理查德·泰勒等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金融史上见证了最为戏剧性的一幕:互联网泡沫的兴起与破灭。这场由非理性的亢奋和对互联网变革力量的盲目信任驱动的投机狂潮,成为投资者行为模式的生动案例。理查德·泰勒编辑的论文集《行为金融学新进展(第二卷)》对推动这场繁荣与崩溃的心理力量进行了严谨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投资者远非传统经济理论中设想的理性主体,相反,他们往往受到从众行为以及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市场低效和价格剧烈波动。事件始于1990年代末,当时互联网被认为将彻底改变商业、通信和日常生活。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入科技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只有模糊的商业计划,却多年无法创造利润,而它们的估值却被推高至荒谬的水平。这种现象源于人们相信这些公司将主导未来经济,像Pets.com、Webvan和eToys这样的公司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却不是因为其实际成就,而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希望。从1998年到2000年初,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主要由科技股构成,其价值翻了一倍以上,并在2000年3月达到5000点的峰值。这一泡沫并非建立在对未来现金流或内在价值的理性计算之上,相反,它是由包括过度自信等心理偏差驱动的。投资者忽略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缺乏盈利能力等警示信号,漠视市场规律,坚信“这次真的与以往不同”。《行为金融学新进展(第二卷)》中的论文详细讨论和展示了心理因素导致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在泡沫的兴起和崩溃中的作用。当现实最终显现时,崩盘迅速而残酷。到2002年,纳斯达克指数损失了近80%的市值,数万亿美元财富蒸发,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泡沫破灭的后果揭示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本质,市场也并非如传统经济理论设想的那样有效。书中的论文还探讨了媒体炒作和社会传播在放大泡沫中的作用,展示了技术革命和无限增长的叙事如何压倒冷静的分析。泰勒本人则强调了投资者坚持持有亏损头寸,希望弥补损失,而不是及时止损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对互联网泡沫的研究只是《行为金融学进展(第二卷)》众多贡献中的一个。2005年首次出版的这本书代表了该领域的里程碑式成就,汇集了来自顶尖学者的前沿研究,全面论述了人类心理如何塑造金融市场。 #经济学 #世界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名著解读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