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81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9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防中故事之《百年根基:从文武二帝庙到三都书院》 防城中学的根源可追溯至清末的**三都书院**。其创立前的轨迹,是一部防城地区从民间自发教育向正规书院教育发展的历史,体现了当地民众对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不懈努力。 --- #### **一、 历史背景与创办契机 (1878年前)** 1. **地理与行政沿革**:防城地区历史悠久,秦属象郡,汉属合浦郡。清末,该地区尚未建县,清廷在此设立“三都”行政区(时罗都、贴浪都、如昔都),下辖“八峝”。 2. **人口与文化基础**:明末清初,大量汉人(尤其是客家人)迁徙至此,与原住民族共同开发边疆。他们崇尚儒家文化,对子弟教育极为重视,但当时的私塾规模小、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需求。 3. **教育需求的升级**:民众对更高层次、更规模化教育的期盼,催生了书院的诞生。 #### **二、 三都书院的创立与发展 (1878年)** 1. **创立时间与地点**:**1878年(清光绪四年)农历8月23日**,于防城镇墟头的**文武二帝庙**(现防城镇防中临中山路口处)正式设立坛讲学。 2. **命名由来**:因防城是“三都八峝”的政治文化中心,故取名“**三都书院**”。 3. **历史定位**:三都书院被明确视为**防城中学的根与起点**,是防城先贤为本地文教事业培育的幼苗。 4. **早期师资**:初创时期的先生包括**王永儒、林汜、李春光**等。 #### **三、 书院教育的成果与早期杰出弟子** 三都书院虽简陋,却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他们的经历印证了书院教育的成功与深远影响。 1. **沈仲愚 (字真生)** * **求学经历**:1885年入读三都书院,后赴南宁深造。在书院期间“博览诗书,精研六艺,工书能文”。 * **历史事迹**: * 因与刘永福的姻亲关系,于1894年随刘永福赴台,担任军中文案,**参与了清末抗日保台斗争**,是防城较早参与抗日的人士之一。 * 民国初年,在东兴、越南芒街经营实业,盈利后于那良修建“愚园”,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防城中学 #三都书院 #防中#校史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