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兰州高新区:让生物医药产业在西北大地“拔节生长” 提到生物医药产业,不少人第一反应或许是北上广深的产业集群。但如今,西北大地上的兰州高新区,正凭着一股“深耕细作”的劲儿,把生物医药这块“香饽饽”做得有声有色,悄然崛起成产业新高地。 这份底气,先得从企业的“创新硬实力”说起。就像兰州名德药业,从2019年起砸下超1000万元,一门心思钻研羊胎盘冻干粉的延伸功能。别小看这小小的冻干粉,人家硬是在抗癌症恶病质、抗骨质疏松、三星胶原蛋白提取三个方向啃下了“硬骨头”,部分成果还成了地方标准,相关中药饮片也顺利走进了市场。还有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不浪费甘肃中草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优势”,扎进生物质精细化工领域搞研发、做中试,让学术成果真正变成了能落地的产业价值。 当然,企业能心无旁骛搞创新,离不开高新区搭起的“服务大舞台”。这里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核心,建起了六大运营服务平台,从物业服务到金融支持,再到产业发展的全流程服务,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更实在的是,两个共享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直接落地,相当于给企业送来了“共享创新装备”,不用每家都重复投入建实验室,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如今基地里已经聚了40多家企业,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园内互帮、链上互补”的产业生态圈,慢慢有了模样。 再看这些年攒下的“家底”:2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70个省级平台,亚洲最大的动物P3实验室也正式投用;联合11家科研院所搭起协同创新网,100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里,培育出22家上市及骨干企业。单是生物药品制造创新产业集群,就聚了210家企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40亿元——这一串数字,不是凭空来的,是高新区把“创新驱动”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的最好证明。 兰州高新区的实践,其实给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了个好思路:不用盲目跟风“抄作业”,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用政策搭台、让企业唱戏、靠平台护航,把创新的“单点突破”变成产业的“集群崛起”。相信随着这股创新劲头继续发力,这片西北热土上的生物医药产业,还能长出更多“好苗子”,真正成为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