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22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
金快乐2月前
科技的进步不能提升底层百姓的幸福 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无人机配送,科技的进步像一列疾驰的列车,载着人类驶向更高效的未来。课本里说,科技的目的是增加效率、提高品质,让生活越来越轻松幸福。可看看身边的世界,这个美好的承诺似乎在底层大众身上打了折扣。 外卖骑手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暴雨里,为了准时送达多赚几块钱;流水线工人盯着快速运转的机械臂,生怕慢一秒就被替代;网约车司机一天开十几个小时车,只为凑够平台的流水 —— 这些场景里,科技明明提高了效率,却没让人们喘口气。 为什么会这样? 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效率跃升,首先冲击的总是底层岗位。纺织机取代手工织布时,无数织工失去生计;自动化生产线普及后,流水线工人的需求锐减;就连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客服岗位,如今也在被智能语音系统蚕食。当机器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完成工作,人力就成了可以被压缩的成本。 留下来的人并没有因为效率提升而轻松。企业发现,既然一个人能借助科技完成过去两个人的活,那何必雇两个人?于是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一点五个人的工资” 成了常态。为了不被淘汰,人们只能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自愿放弃休息,在 “内卷” 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更荒诞的是物资过剩与需求匮乏的悖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快消品过期销毁,直播间里按斤甩卖的衣服堆积成山,可依然有人舍不得买一件新外套;超市里临期食品被整车倒掉,而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为一顿饱饭发愁。 这不是产能的错,而是分配的病。科技让少数人掌握了更多资源分配权,他们用算法计算利润最大化,却不会用数据统计谁真正需要帮助。资本追逐的是 “能带来收益的需求”,而非 “本身存在的需求”。当底层大众的购买力被挤压到最低,他们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无视。 我们到底哪里走偏了?或许是把 “科技进步” 和 “人类幸福” 简单划上了等号。科技只是工具,它能提高效率,却不能自动实现公平;能创造财富,却无法自然完成分配。当科技发展的目标只剩下 “更快、更多、更便宜”,而忽略了 “为谁而快、为谁更多”,内卷和浪费就成了必然的代价。 让科技回归服务人的本质,让效率提升真正惠及每个劳动者,或许才是我们该重新思考的方向。毕竟,衡量文明的从来不是机器运转的速度,而是每个普通人脸上的笑容。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18: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