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东亚银行大楼|上海Art Deco第一楼?】 “Art Deco之都”上海,第一座Art Deco风格建筑究竟是哪座?如果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把目光投回到Art Deco诞生的1920年代。虽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将1925年法国巴黎现代工业与装饰艺术博览会作为Art Deco风格诞生的标志,不过这个汇合了多种灵感源流、涉及到众多领域的风格的形成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它的雏形在欧洲出现的时间甚至可以回溯到1910年代。 而在上海,Art Deco风格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传入和应用似乎也经历了一个与之前流行的复古主义风格迎来送往的渐进过程。在这个方面,有几个早期的例子常被人们提及:比如1923年落成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和初建于1924年的法国总会,也就是现在的花园饭店。它们都是在复古主义风格的外观下,在内部灯具或其他装饰上却出现了Art Deco风格元素——它们大概可以被看作Art Deco建筑风格正式“登陆”上海的前奏吧…… 时间来到了1925年,旅居上海的匈牙利设计师鸿达(C.H.Gonda)设计了一座新大楼,极有可能就此开启了属于上海的Art Deco风格建筑时代,它便是1926年或27年建成的东亚银行大楼。除了零星的复古主义与新艺术运动残留元素痕迹,整座大楼内外的建筑与装饰设计已经明显地拥抱了Art Deco风格,简洁的立面上对纵向线条的强调、大量出现的风格化、几何化图案,以及标志性梯跌形简化装饰线条都显示了这座建筑的Art Deco风格血统。 一个世纪过去,1925年即开始设计1926或27年建成的东亚银行大楼除了“资格够老”,作为今天上海的一个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项目也有它不同一般之处:无论是从原始功能历经百年的存续,还是程度极高的公众开放性,还是包括绿色可持续更新在内的可圈可点的修缮更新成果。除了些许瑕疵(例如建筑顶部八层的外廊棚架),目前这座建筑的现状从多重角度看来都具有指标意义。 东亚银行大楼之前,上海究竟还有没有其他全面采用Art Deco风格的建筑?如果没有,它是否从诞生时间上看堪称“上海Art Deco第一楼”呢? 【探访贴士】 地址:上海市四川中路299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7:00 票价与预约:参观免费,无需预约,现场扫码入内 #上海 #东亚银行大楼 #artdeco #历史建筑 #外滩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6
慎余里 慎余里一般指上海慎余里,它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基本信息 慎余里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山东中路285弄, 建于1925年, 由2排共10幢石库门里弄住宅组成, 坐北朝南, 砖木结构, 为典型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其占地面积约为2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2810平方米。 建筑风格 - **整体布局**:采用传统石库门里弄布局,弄堂较窄,约 3 米宽,两侧为住宅。建筑排列规整,营造出紧凑有序空间格局,体现传统邻里生活模式。 - **外观特征**:住宅为假三层,屋面铺机制红瓦,有着简洁的三角形山墙。外墙用清水青砖砌筑,勾缝整齐,富有韵律感。门框用斩假石装饰,大门为厚实的乌漆大门,配以铜质门环,具有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特色。 - **细部装饰**:建筑的门窗、檐口等部位有精美的装饰。比如,二层窗户有拱形券装饰,窗楣上有雕花装饰,檐口下有几何图案的线脚装饰,展现了当时较高的建筑装饰工艺水平。 建造背景与历史变迁 慎余里由通和洋行设计,业主是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兄弟,建成后作为民居使用。 当时上海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激增,石库门里弄住宅作为一种适合高密度居住的建筑形式得到广泛建造。慎余里见证了上海从传统城市向近代化大都市的转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如今,它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成为研究上海近代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长乐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陕西南路39弄,是一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里弄住宅 。 以下是其历史背景介绍 : •建造背景与时间:长乐邨始建于1925年,由华懋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安利洋行设计,自北向南分三期建造,1929年陆续完工,原名凡尔登花园。 •建筑风格:长乐邨属于典型的花园式里弄住宅,为法式住宅风格。建筑为砖木结构,前部2层,后部3层,屋面采用法国“孟莎式”坡屋顶,外立面混水处理,窗洞、山花等位置以清水红砖拼出装饰图案,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宽,具有花园里弄住宅的特征。 •名称由来:1958年,为淡化历史色彩,小区更名为“长乐邨”,寓意“长久安乐”。1961年,定居于此的漫画家、翻译家丰子恺亲笔题写“长乐邨”三字,成为小区文化象征。 •名人故居:长乐邨内名人辈出,如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魔术大师莫非仙等。丰子恺曾居住于93号,他在此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1年,并将二楼朝南的阳台书房取名为“日月楼”,在此翻译、创作了大量著作。 •历史保护:1994年2月15日,长乐邨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22年,黄浦区对其进行修缮提升,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改善居民居住体验,重塑其历史风貌。#今日好房推荐 #长乐邨 #长乐路 #花园洋房 #上海老洋房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