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43
《狼》,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 以下从内容、形象、主旨三方面解析: 一、内容梗概 故事讲述了一个屠户(屠夫)傍晚卖肉归来,被两只狼尾随。屠户起初扔骨头试图摆脱,但狼交替抢食,始终紧跟。屠户退到柴草堆前,狼一前一后蹲守,一只假装睡觉迷惑屠户,另一只则绕到柴堆后打洞想从背后攻击。屠户识破诡计,果断砍死“假睡”的狼,又追上正在打洞的狼将其杀死,最终脱险。 二、核心形象解析 1. 狼:狡猾与贪婪的化身 - 贪婪:始终尾随屠户,即使得到骨头也不放弃,体现对猎物的执着掠夺欲。 - 狡猾:“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只狼离开,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眼睛似闭非闭,神态悠闲),用伪装迷惑屠户;“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在柴堆打洞,想从后面偷袭),可见其有计划、懂配合的狡诈。 2. 屠户:从妥协到反抗的转变 - 初期:“投以骨”“复投之”,试图用退让(妥协)解决问题,体现普通人面对危险时的本能求生反应。 - 后期:“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在意识到退让无用、自身安全受致命威胁后,果断反击,展现出“惧→悟→勇”的心理变化,突出“敢于斗争才能自保”的道理。 三、主旨与寓意 - 表层寓意:通过屠户与狼的斗争,说明“狼再狡猾,也敌不过人的智慧与勇气”,告诫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抱有幻想、一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 深层讽刺:狼的贪婪、狡诈,可类比现实中那些阴险狡诈、得寸进尺的恶人;而屠户的转变,也暗示了“对恶的纵容只会助长其气焰,唯有反抗才能摆脱困境”。 蒲松龄的《狼》篇幅短小,却情节紧凑、细节生动(如狼的“假睡”“打洞”,屠户的“暴起”),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处世道理,是《聊斋志异》中“借物喻人、以事明理”的典范。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7: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