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国时期的句章,是越国的重要城邑,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江北一带,地处宁绍平原东缘,是我国东南沿海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其自然环境、历史发展与人文积淀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面貌。 一、自然环境:水网交错、海陆交汇 句章地处宁绍平原东部,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东临东海,南接会稽山,西通山阴(今绍兴),北连姚江流域,是水陆交汇、山海相连之地。 古代这一带潮汐频繁、咸水倒灌,淡水资源匮乏,被称为“越之水重浊而洎”。越人通过修建山阴故水道、富中大塘等水利工程,有效阻隔咸潮、蓄积淡水,使句章一带逐渐成为适宜农业与居住的区域。 此外,句章还是越国通海的重要门户,通过姚江、甬江与东海相连,是古越人“通江达海”的关键节点。 二、历史地位:越国东疆,通海门户 句章在古越国时期是东部边防与对外交流的重镇。据《越绝书》记载,越国通过水道“过曹娥江到句章,至姚江连接海外”,说明句章不仅是军事防线,也是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巡游会稽,并“上会稽,祭大禹”,而句章作为会稽东部门户,亦成为秦帝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据点。 三、人文积淀:越文化底色,盐业与地名遗存 句章地区深受越文化影响,保留了大量古越语地名与文化遗产。例如: • “句”字为古越语发语词,如“句章”“句践”“句余”等,均为越人命名习惯。 • “余”通“盐”,表明句章一带曾是古越国盐业重地,如“句余山”即因产盐而得名。 • 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因煮盐需大量燃料,导致“句余之山,无草木”,反映出早期资源开发的强度。 此外,句章地区后来也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之一,延续了越地重文重教的传统。 山海之间的越文化前沿 句章作为古越国的东部重镇,其自然环境从盐碱沼泽到水利沃野,其历史地位从边防城邑到通海门户,其人文面貌从越语盐地到文化走廊,充分体现了越人顺应自然、改造环境的智慧,也奠定了后世宁波地区开放包容、山海交融的文化基因。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大地之子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具体在哪里?还有其他什么景点都不清楚,今天一条视频全都说清楚。喜欢的朋友点关注➕收藏起来! “瓜州戈壁国际艺术长廊”,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县城270县道上,出瓜州县东南方向14-21公里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基本概况 该艺术长廊采取“艺术家创作+企业家捐建”模式,所有作品需通过中国雕塑家协会与清华美院评审,旨在延续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造型艺术传统,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融合区。 主要雕塑作品: 《戈壁方舟》、《汉武雄风》、《跨越祁连》、《大地之子》、《无界》、《风语者》 艺术长廊免费开放,是网红打卡地。这里的雕塑与戈壁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日出日落时分,光影变幻,雕塑与戈壁共舞,构成绝美的摄影画面,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交通方式 ◦ 自驾/包车:从敦煌出发,沿柳格高速转270县道,约1.5小时车程;从瓜州县城出发,约30公里,车程40分钟,推荐SUV应对戈壁搓板路。 ◦ 公共交通:瓜州县城开通了“大地之子-榆林窟-锁阳城”旅游专线,每日2班,8:30和14:00发车,票价15元,需提前1天在“瓜州交通”公众号预约。 • 最佳游览时间:日出(7:00-8:00)与日落(19:00-20:30)的暖光赋予雕塑油画质感,是拍照的黄金时段。此外,也可避开周末及节假日,选择工作日上午9:00前或下午17:00后,此时人流较少。 • 拍照技巧:可利用蓝天黄沙为背景,人物摆出奔跑或跳跃姿势,与雕塑的动感呼应;“风语者”雕塑可在起风时靠近聆听并拍摄动态视频;还可使用无人机俯拍雕塑与周边艺术群的几何构图,但需提前向瓜州文旅局报备。此外,“风语者”南侧沙丘可拍大全景。#甘肃 #大地之子 #瓜州 #航拍 #青甘大环线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方向通常代表一条线,指明一个目标。而方位,则是一个区域。360度分为8个方位,古人称四正四维,一共八方。东南西北四正方,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余方。每一个方位45度。坐北朝南称为北宅,坐北位,朝南向,行话说坎宅。东方为震卦位,南边为离卦位,西边位兑卦位,西北为乾卦位,东南为巽卦位,东北代表艮位,西南代表坤位。而家宅的坐向从固定的磁场方位来看,也就是八卦八方位来看,离宅就是坐南朝北,坎宅,就是坐北朝南。震宅就是坐东朝西,兑宅就是坐西朝东,乾宅就是坐西北朝东南,巽宅就是坐东南朝西北,艮宅就是坐东北朝西南,坤宅就是坐西南朝东北。那么,到底是以什么来定这个向呢?悬空风水是以进气口足的位置来定向,如果您家住楼房,阳台很大,那么就以阳台为向,按古人逻辑来看,大多以院门为向,大院门朝南就是南向。这就是坐向。楼房多以阳台窗户定向,而住别墅平房,多以大门为向。再说一个词叫风水过白,古人特别喜欢向阳,君子面南而识天下,所以咱们的房子大多是坐北朝南的房子。而风水过白的白就是光的意思,也就是选房子的时候,在外面阳光充足的时候,房子里的阳光最好能占一半儿以上。#每天跟我涨知识 #干货分享 #抖音小助手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易学智慧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八戒2天前
#三危山峡谷古烽燧遗址# 这座遗址是敦煌地区汉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东南方向的三危山腹地。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附近著名的“玉门关”(小方盘城)、“河仓城”(大方盘城)等遗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和后勤补给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汉代烽火台,属于长城边防的“眼睛”和“警报器”。在古代,它负责监视穿越三危山峡谷的通道,一旦发现敌情,便通过点燃烟火(白天放烟,夜晚举火)的方式,向后方接力传递军情。 汉武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并修筑了庞大的长城防御体系。战略要冲: 三危山是敦煌绿盆地东部的天然屏障。山中的峡谷是古代军队、商旅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此设立烽燧,可以有效地监控这条通道,防止敌人从东部山区偷袭敦煌或切断丝绸之路。这座烽燧不是孤立的,它与沿线几十座烽燧相连,构成了一个快速响应的信息传递网络。它与疏勒河沿岸的烽燧线共同护卫着玉门关,是汉长城西端的关键一环。汉代夯土烽燧。采用当地的黄土、芦苇、红柳枝等材料,层层夯筑而成,非常坚固。这种工艺能有效抵抗风沙侵蚀,这也是它能保存两千多年的原因。如今遗址整体呈现出饱经风霜的土黄色,与周围的三危山山体几乎融为一体。形状为一个残存的方形或长方形土台,虽然顶部已经坍塌,但基座和主体轮廓依然清晰可辨。 烽燧已经严重损毁,但遗迹仍然屹立在山谷之中。这里只有广袤的戈壁、雄浑的群山和孤寂的遗迹。站在烽燧下,能深切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与壮美。 相比于游客如织的莫高窟和鸣沙山,这里能让你独享一份与历史对话的宁静。你可以触摸着斑驳的墙体,想象两千年前戍卒在此瞭望、战斗、生活的场景。 三危山峡谷古烽燧遗址,不仅仅是一个残破的土堆,它是汉代强盛的见证,体现了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决心和能力,丝绸之路的守护者,戍边将士的丰碑,对于历史爱好者、探险者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处不容错过、能带来深层心灵触动的文化遗迹。#遗址 #丹霞地貌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有网友让我出一期海南岛到曾母暗沙的视频。 首先咱们从海南本岛出发,向东南航行约320公里。抵达第一站,永兴岛,永兴岛面积大约3.08平方公里,是三沙市政府驻地,是我国在南海的行政中心之一。这里医院、学校、超市、邮局,银行一应俱全,是南海诸岛中人口最多,设施最完善的地方,这里海鲜便宜,淡水很贵。 在这里吃好喝好了,继续往东南方向航行,大概680公里就能抵达渚碧岛,这座岛是南沙群岛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岛上有可起降大型客机的机场,还有能停靠万吨级船舶的深水港,是我国军事要地。 从渚碧岛出发,向西南在航行195公里就能抵达永暑岛,岛上建有跑道、港口、医院、通信基站一应俱全,这里可以补给,也是我国最南端一座全能型岛屿。 接下来从永暑岛继续往正南航行,75公里就能抵达素有南海第一哨之称的华阳礁,也是我国目前最南端的有人驻守岛礁,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日夜守护着祖国最前线的海疆。 从这儿出发,再往南航行430公里,来到琼台礁,琼台礁面积约半个足球场大小,是一座低潮高地,大部分时间都淹没在海面下,只有退潮时才会短暂露出一小片礁石。这里周边海域盛产热带鱼类和珊瑚,是我国渔民传统的作业区域。 最后咱们从琼台礁继续往西南航行大约120公里,抵达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此时,我们已经远离大陆约二千公里,这里海面平平无奇,但在水下却隐藏着一片巨大的暗礁,在曾母盆地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达120~130亿吨,堪比第二个波斯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被称为海底聚宝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地理知识 #知识分享 #旅游 #地图 #南沙群岛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