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晋国(公元前1033年—前376年)是周朝重要姬姓诸侯国,历经27代40君,在晋文公时称霸中原,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开启战国时代。其疆域涵盖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文化上保留周王室传统并具进取性,是散文发源地之一。 历史发展阶段: ● 起源与早期发展:晋国的历史始于周成王时期,姬虞因“桐叶封弟”被封于唐地,后其子燮改国号为晋。早期晋国在山西南部发展,与戎狄部落频繁互动。 ● 崛起与扩张:晋献公时期,晋国通过兼并周边小国,迅速崛起。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开启了晋国的霸业。 ● 霸业的维持与挑战:晋文公之后,晋国在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时期继续维持霸主地位,但也面临楚国等国的挑战。 ● 衰落与分裂:晋平公时期,六卿势力逐渐坐大,晋国公室权力被削弱。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政治制度: ● 晋国的政治制度复杂,早期依靠公室贵族,后期六卿掌握军政大权。 ● 六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晋国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公室权力的旁落。 疆域: ● 晋国的疆域在鼎盛时期涵盖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的部分地区。 文化: ● 晋国文化保留了周王室的传统,同时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出进取性和忧患意识。 ● 晋国是散文的发源地之一,对古代文学的保存和传承有重要贡献。 晋国的兴衰对春秋战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分裂为秦国东进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00:00 / 09: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8: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运城,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统属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河东郡,治所安邑。运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河东文化源远流长。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拥有运城盐湖、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鹳雀楼等众多知名景点。 河东文化是指在山西省运城市境内形成的地域文化,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质包括“德”的追求、“孝”的培育、“信”的坚守、“义”的固化、“韧”的践行、“忠”的提倡等,体现了河东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价值观。河东是农耕文明的肇始地,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都发生于此。同时,河东也是民本思想的萌芽地、伦理道德的母源,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河东人才辈出,如关羽、司马迁、柳宗元、王维、王之涣、关汉卿、司马光等,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河东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东池盐是古代国家的“财政命脉”,盐业管理制度(如汉代盐铁官营)影响封建经济政策,盐商文化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运城盐湖有着4600年的采盐史,河东盐在历史上相当长时间里享誉华夏。运城盐湖也是世界上开发最早、地处古代文明核心区域的大型盐池。走进河东池盐博物馆,了解运城盐池的前世今生。#运城盐湖 #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
00:00 / 1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