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珍贵影像:330万吨当量高空引爆,场面震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我国积极研制“两弹一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1967年6月17日,携带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的轰炸机腾空而起,飞向预定实验空域。 上午8时左右,飞机到达预定实验空域后完成投弹。氢弹打开减速伞,按照预定弹道缓慢下降,它将在距地面2900米的地方爆炸。 指挥部内,地面引导员紧张地注视着下降的氢弹,不断倒数着计时。 地面上的观测人员穿着防护服,早已在安全距离外架设好了各种观测设备,全身心记录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一切准备就绪。……震动世界的时刻来到了。”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随着引导员一声“起爆”的播报,骤然间,闪光万丈,碧蓝天空涌现出一个烈焰翻腾的大火球。图片左上方的太阳顿时也失去了光芒,场面极度震感。 火球不断翻滚着,变幻着姿态,越来越大,越来越绚烂,仿佛夜空中盛开的花朵。 不多时,火球消失,一个蘑菇形状烟云上升。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颗330万当量的氢弹爆炸成功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多,而我国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美国第一颗氢弹当量很小,苏联第一颗氢弹当量只有40万吨,而我国这次实验成功实现了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百万级聚变当量的预期目标。这再一次证明,外国人能办到的事情,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59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9
姜武1年前
1986年的一天,一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名字,突然一夜之间,登上当时中国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一个埋藏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他,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两弹之父”邓稼先。 1947年,23岁的邓稼先考上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临行前,朋友说:中国天快要亮了,请你将来留在祖国!邓稼先听了笑了笑,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与钱学森、赵忠尧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学成回国。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把34岁的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邓稼先知道,国家这是要造原子弹了! 之后的28年间,邓稼先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成了中国最高机密! 直到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1986年中央决定:公开邓稼先隐姓埋名多年的贡献。 在他住院的363天里,他动了三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的一打,发展到一小时一打……但他强忍着疼痛,和老搭档于敏写下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直到今天,都对中国核武器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去世,享年62岁。 1996年7月29日,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邓稼先的纪念。 #中国 #邓稼先 #人文 #情感共鸣 #姜武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0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0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3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8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