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7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跟着语文课本游北京 - 圆明园篇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充满历史和悲壮的地方——圆明园。它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还是一段让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的屈辱历史的见证。 圆明园的规模是惊人的,它的面积比故宫还要大将近五倍,经历了六代帝王,花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它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一度被誉为“万园之源”。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却经历了最悲惨的命运。1860年,英法联军肆意烧毁了圆明园,用大火焚烧了整整三天三夜,令这座园林付之一炬,损失的文物多达150万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圆明园的十二兽首铜像。 今天,我们将走进圆明园,看到这座历史遗址留下的痕迹。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十二兽首铜像曾经安放的地方——海晏堂。这里曾经有十二只铜像,象征着十二生肖,它们按时辰顺序排列,每到一个时辰,就会喷出水来,象征着和谐与时间的流转。然而,英法联军的侵略者在1860年夺走了这些兽首,目前我们只找回了七个,缺失的鸡、狗、羊、龙、蛇仍然在海外。我们相信,未来这些失落的文化珍品一定会回到中国。 接下来,我们来到圆明园的大水法,它也是如今园区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大水法是一个巨大的喷泉,曾经是乾隆皇帝观赏的地方。大水法的中央是一只铜制梅花鹿,鹿角喷出的水形成一道道瀑布,旁边还有十只猎狗喷水,形成了美丽的“猎狗竹鹿”景象。曾经,这里水声如山洪爆发,壮观无比,吸引了许多外国贵宾来此观赏。但如今,只能通过修复图看到它昔日的辉煌。作家雨果在文章中写道:“圆明园被掠夺,两个强盗闯入,一个掠夺金银,一个纵火焚烧,胜利者的笑声回荡在欧洲。”这段历史,无不令人痛心,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屈辱。 圆明园的故事,不仅仅是失落和痛苦,更是一段警醒后人的历史。今天的中国,已经觉醒,曾经的屈辱化为我们奋发图强的动力。我们要铭记历史,坚定前行。 #圆明园 #跟着语文课本去旅行 #圆明园十二兽首 #圆明园遗址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18: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00:00 / 0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