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二炮手1周前
#爱生活爱旅游 #爬山登高 #纪录美好生活 >重阳登老君山 (乙巳年重阳节作) 文/南边窗 (折腰体) 秋深重九叩玄宫, 霜叶流丹到碧穹。 仰首巉岩天作线,侧身云垒岭如虫。 三教圆融循物序, 四时轮转辩穷通。 古稀踏遍千峰雪, 松醉名山万壑风。 >整体概述 这首诗是作者在乙巳年重阳节登老君山时所作。全诗围绕重阳登老君山的经历与感悟展开,通过描绘秋日老君山的壮美景色,融入对三教融合、自然规律的思考,最后抒发自己虽年逾古稀却依然豪情不减、沉醉山水的情怀。采用折腰体格式,在格律上有一定变化,增添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逐联分析 - 首联“秋深重九叩玄宫,霜叶流丹到碧穹” - 内容:点明时间是秋深重九(重阳节),诗人前往老君山(玄宫常代指道观,这里指老君山道观)拜谒。“霜叶流丹”描绘出经霜的枫叶红得似火,颜色鲜艳夺目,仿佛要流淌到碧蓝的天空中去,展现出秋天老君山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色。 - 手法与效果:运用夸张的手法,“流丹到碧穹”将霜叶的艳丽夸张化,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秋景的浓烈和壮观,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热烈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 颔联“仰首巉岩天作线,侧身云垒岭如虫” - 内容:诗人仰头望去,陡峭的岩石高耸入云,天空仿佛被挤压成了一条细线;侧身一看,云雾堆积如垒,山峦在云雾中显得渺小,如同虫子一般。 - 手法与效果: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仰首巉岩天作线”通过夸张地描写巉岩的高耸,突出老君山地势的险峻;“侧身云垒岭如虫”把山岭比作虫子,形象地表现出在浩瀚云海面前,山峦的渺小,从不同角度展现出老君山的雄伟与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颈联“三教圆融循物序,四时轮转辩穷通” - 内容:老君山是道教圣地,同时也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三教圆融循物序”意思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遵循着自然万物的规律;“四时轮转辩穷通”则表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从中可以分辨出世间的兴衰荣辱、穷达通塞。 - 手法与效果:此联由景入理,从眼前的自然景观上升到对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诗歌在写景之后,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 尾联“古稀踏遍千峰雪,松醉名山万壑风” - 内容:“古稀”指诗人在问道中看到年过七十人许多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