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当孩子开始“不听话”,我们该怎么办?#青春期 #叛逆期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中考 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妈妈买的衣服不穿、做的饭不吃、让出去玩却闭门不出——这熟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令无数父母头疼。其实,逆反背后是孩子对理解与自主的渴望。与其强压,不如“智取”,今天张老师给家长三个关键建议: 1. 先共情,再引导,化解对抗情绪 孩子青春逆反期时的“不听话”,往往藏着“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接纳情绪。例如,孩子因手机被没收而生气时,可以说:“不能玩手机确实会难受,我小时候也会这样。”共情拉近距离后,再引导他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孩子更愿意接受。 2. 给选择权,而非命令,满足自主需求 逆反期孩子渴望证明“我能做主”。把“你必须做”换成“你想选哪一个”。比如,督促写作业时,可以问:“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英语?玩10分钟再开始,可以吗?”有限的选择权既减少对抗,又培养责任感。 3. 抓重点,放小事,避免过度管控 不要纠结于琐事(如穿衣、听歌),而是聚焦关键问题(如安全、学业底线)。例如,孩子想染发,只要不违反校规,可以包容;但若想逃课去网吧,则需明确规则并讲清后果。分清“可包容”与“不可碰”,孩子才不会因处处受限而全面叛逆。 青春期逆反状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不妨回想自己年少时的模样——我们曾同样倔强,却最终走向成熟。用理解与弹性策略代替强压,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陪伴他们平稳度过这段张力十足的青春时光。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