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牺牲于黄河边柳林县的三交镇战场上。 1936年4月24日,刘志丹的追悼会在瓦窑堡南门外戏台举行。郭洪涛做刘志丹生平事迹的报告,中央政府办事处主席博古致词。马文瑞在起草悼词时,发现中央组织部保存的刘志丹档案登记表上,批注有"犯有严重右倾错误"字句。 后来周恩来说:志丹同志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本来他是高级军官,没有必要去冲锋陷阵,他就是为了洗刷自己,证明自己不是什么特务,宁可冲锋陷阵牺牲自己,所以莫名其妙朝敌冲上去,牺牲了。没有这个肃反运动,刘志丹同志也不致牺牲! 贺晋年在1942年高干会议上说:刘志丹出来之后,为什么只给他一个烂部队,一点游击队?为什么不把81师、78师抽出来给他当军长呢?如果给了他,也许今天还不会死掉。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到现在还想不通! 左倾肃反运动告一段落后,郭洪涛又得到了中央的提拔和重用。随着党内地位的升迁,郭洪涛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的品德膨胀着。他多次在私下说过“现在中央在这个地方,将来中央走了以后,我还不是土皇帝吗? 9月22日,遵照中央的安排,组织部长李维汉去定边工作。临行前,洛甫对李维汉说,中央组织部长由陕北同志担任为好,决定由郭洪涛接替李维汉的职务。 1937年5月,陕甘宁特区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即将通过投票选举党委书记作为边区负责人。荣升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郭洪涛拟定代表的名单时,继续把高岗、崔文宪、习仲勋、张秀山、王世泰等人排斥在名单之外。 经过西北广大领导干部的坚决斗争,高岗、崔文宪、习仲勋、王世泰等人在大会召开前,终于补充为会议代表。会议开始前,中央领导极力推荐郭洪涛为边区党委书记,并在各种场合表态说“陕北的干部,郭洪涛是最有才能的一个”。洛甫、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人多次找习仲勋、贾拓夫等参会代表谈话,做工作。安抚与会代表对郭洪涛的不满情绪,动员大家顾全大局。 张策在《我的坎坷一生》中记述:"一九三七年五月,中央召开苏区党代表会议,我作为关中地区的一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一项议程是选举产生陕甘宁边区党委。出人意料的是,候选人名单上排斥了许多原来在陕甘边区和红军中工作的领导干部,并要选郭洪涛为边区党委书记,我对此表示不满。我曾发言不赞成这个候选人名单,尤其反对郭洪涛任边区党委书记。 5月16日,代表大会选举边区党委执委委员。#陕北红军肃反 #朱理治 #郭洪涛 #戴季英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6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
00:00 / 06: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马文瑞谈陕北"肃反" 刘志丹同志是陕北正确路线的代表,西北高干会肯定了这些。郭洪涛同志一直不承认错误,说他反对搞"肃反",但杀了那么多人怎么解释?陕甘边捉人最多。我是陕甘东地委书记,在临镇被捉的。王世泰同志在战斗中负伤,没有捉。龚逢春、张邦英同志原在关中,后派到陕甘,也被捉。被捕的五花大绑,绳子都箍进肉里了。刘志丹同志是被调回瓦市抓的。我们都上了脚镣,行动困难,脚腕被磨出血,只好用碎布缠住。地方小,犯人多,就把窑洞的土炕挖成许多小巷,一人占一个。睡觉翻身要报告,不然哨兵听见谁的脚镣响就进来用刀背砍。一天两餐就霉坏了的小米饭。看守长随便打人,保卫局长戴季英也随便打人。张庆孚(张胖子)从一个战士口中知道,中央红军要到陕北了,就说:周恩来我认识,我要引上周恩来去找戴季英算帐。这话被哨兵听见,戴季英就亲自到牢房用鞭子抽打张庆孚。 王首道同志来瓦市后,撤了戴的职任保卫局长。保卫局下设执行部李涛同志负责,侦察部周兴同志负责,刘向三同志在执行部任科员。 我被关押了二十多天,出狱后与李涛同志住在一起。一天晚上,贾拓夫同志与郭洪涛同志提着马灯来看我。周恩来同志来瓦市后,任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主任,志丹同志任副主任。一天,周恩来同志约我去找他谈话,我入约到周恩来办公室,看见他正与李涛同志用英语交谈。周恩来同志安慰我说:"肃反是错误的,你们都是好同志,现在分配你去陕北省委工作,有什么意见吗?"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去陕北省委任秘书长。陕北省委书记是郭洪涛,组织部长是王达成,宣传部长是贾拓夫。 一九三五年底,敌人利用我们肃反乱抓人、杀人,大搞反动宣传,根据地许多群众反水,跑到敌战区。陕甘省委书记朱理治报告给周恩来同志,为安抚群众情绪,周恩来要我去陕甘东地区安民。#陕北红军肃反 #马文瑞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3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照金岁月(五十三) 在郭洪涛到达陕北以前,其实在西北的革命力量有两支:刘*丹领导的26军陕甘边根据地;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根据地,而此时27军还未建立。因此在武装力量上,陕甘边占主导力量,但陕北有一个优势,他属级别更高的北方局和上海临时中Y领导,而陕甘边属陕西省委领导。而此前陕甘边和陕北因为历史原因,之间就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而作为特派员的郭洪涛,本身与谢*长要走得近一点,于是就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 1935年2月,郭洪涛到达南梁,主持召开双方开联席会议,商议两支部队统一指挥事宜,按理讲实力更大的陕甘边区占优势,可郭洪涛有上级指示,直接主导了整场会议。 后来很多人回忆,郭洪涛一上来就把高岗的政委职位给撸掉了,随后厉批刘*丹等人Y倾。 1934年,郭洪涛就已经跟刘*丹他们接触过一次了,非常看不上刘*丹和高岗。实事求是来讲,郭洪涛并不是故意找茬,他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在监狱里待了很多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他是凭借什么熬过了五六年,而不投降?自然是不断强化自己对革命的信仰。再加上,他没有经过艰苦的兵运工作,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反复折磨过,心气是很高的。所以他的标准很高,眼里揉不得沙子。而高岗他们摸爬滚打,为了生存下去身上确实有一些游击风气,干事情也比较贴合实际,懂得变通,可这种变通在郭洪涛眼里,就是Y倾。因此,等郭洪涛回去后,就陆续给孔原,给上海局写密报,讲刘*丹他们的坏话。郭洪涛把陕甘边区的问题讲的很严重,几乎每个人都有黑状,有问题。刘*丹家是地主,父亲是民团团总,他一贯的Y倾,是白军军官,带来了不少白军的影响;1933年二十六军被搞垮,不仅是杜衡的错误,也是刘*丹的责任;刘*丹、高岗恢复二十六军以后的路线是错误的,高岗政治上弱,没有能力,文化程度低,调皮捣蛋最不老实,还开过小差;张秀山、是老好人,没有什么能力,跟着瞎跑;马文瑞被派到三边去后,一年多没有回来,没有写过信或写过报告,有极大问题;高朗亭贪污了八十块钱,陕西省委来的都不可靠;还有张文华、李西萍等都是Y派,都是通过二十六军和西安的关系上来的。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