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控制当关心 “妈妈逼你穿你不喜欢的秋裤,你替你孩子报他不想上的兴趣班,这到底是关心,还是控制?” 很多人把“我为你好”当作关心付诸行动,这背后其实藏着两种“假关心”! 第一种是 “控制型关心”:例如,护士小丽的妈妈每天查她手机定位,理由是“怕小丽出事”,小丽觉得很不舒服,感到窒息 —— 这就不是关心,是超越关心边界的控制。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共情缺失”,妈妈自己“觉得冷”就逼孩子穿秋裤,没有看到“孩子嫌穿秋裤显胖”。儒家讲 “仁”前提是 “克己”,得先戒掉 “我要你听我的”这个执念; 第二种是 “过度型关心”:小张的朋友失恋,小张天天追着劝朋友“赶紧找下一个”,知道朋友不耐烦,说“别管我”—— 这就是道家讲的“过犹不及”,花浇水多了会烂根,关心过度也会“淹”了关系。心理学管这个叫“边界侵犯”,就是说你闯进了人家的 “情绪小房子”。 实际生活中,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特别容易把 “控制” 当关心。妈妈之前逼孩子学钢琴,孩子天天哭;后来她修了“放下心”,尊重孩子学画画,孩子反而画得好,还主动分享作品。所以,不管对家人还是朋友,关心之前要先做两件事:1. 问自己“我是要帮他,还是想让他按我的想法做?”2. 做“边界检查”:这件事他能自己解决吗?如果能,把关心表达为 “你需要时,我都在”就足够了。 一定要记住:真关心是 “他要什么”,而不是 “你给什么”。不要以“对你好”为由逼别人做事,戒掉控制欲,还原真关心的底色。 关注我,下期我们继续讨论关心问题,说一说关心是快乐之源。 我是慢修心老刘,和你一起,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精华,开启生命智慧。 #心理学 #传统文化 #生命智慧 #修心 #关心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9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