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9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断舍离》(山下英子著):在舍弃之间,拥抱轻盈的自己 翻开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最初以为只是一本 “家居整理指南”—— 教人们如何丢弃闲置物品、收纳生活用品。可随着书页的翻动,才发现 “断舍离” 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是对心灵枷锁的温柔解绑。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一个个与 “物品” 相关的生活片段,那些关于 “放下执念”“接纳自我”“回归本真” 的思考,像一把温柔的梳子,慢慢梳理着被物质裹挟的内心,让我们在舍弃与留存之间,重新拥抱轻盈的生活。 最让我触动的,是山下英子对 “物品与心灵关联” 的解读。她在书中提到,很多人舍不得丢弃旧物,不是因为 “有用”,而是因为 “执念”—— 那件多年前穿不上的裙子,藏着对 “过去身材” 的怀念;那堆从未翻阅的旧书,带着 “总有一天会看” 的自我安慰;那些破损的餐具,留着 “这是朋友送的” 的情感牵绊。这些物品像一个个沉重的包袱,压在心灵的角落,让我们在 “拥有” 的假象里,活得越来越累。就像书中写的一位读者:她的衣柜塞满了衣服,却总觉得 “没衣服穿”,直到跟着 “断舍离” 的方法整理,丢弃了那些 “不适合自己”“不再喜欢” 的衣物,才发现真正常穿的,不过十几件。她说:“当衣柜变空的那一刻,我心里的堵得慌的感觉也消失了。” 这份 “舍弃” 带来的轻松,比任何 “拥有” 都更让人安心 —— 原来放下对物品的执念,也是在释放心灵的空间。 书中对 “断舍离不是‘极简’,而是‘适合’” 的观点,更让人豁然开朗。山下英子从不鼓吹 “刻意丢弃所有物品”,而是强调 “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留存真正‘必要、合适、愉悦’的东西”。有人喜欢收藏茶具,只要每一件都能带来使用的快乐,就不必刻意舍弃;有人习惯保留几本常读的书,只要它们能滋养心灵,就无需追求 “空书架” 的形式。这种 “不盲从、不刻意” 的态度,像一股清流,洗去了对 “极简生活” 的误解 —— 真正的 “断舍离”,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 “极简模样”,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让物品为生活服务,而非被物品奴役。就像山下英子说的:“断舍离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在生活中感到舒适与自在。” 这份对 “自我需求” 的尊重,比任何整理技巧都更珍贵。#读书#断舍离
00:00 / 05: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