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热点 #原创作品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意思讲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意思讲解视频朗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遒劲清新,精于炼字。 重点词语注释: · 书……壁: 题写在墙壁上。 · 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在金陵(今南京)紫金山下的邻居。 · 茅檐: 茅屋的屋檐,这里指庭院。 ·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 护田: 《汉书》中有“护田校尉”的官职,这里诗人活用,指溪水环绕着农田。 · 排闼: 推开门。闼,小门。语出《汉书》,诗人同样活用,形容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为主人送来青翠的山色。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赞美了友人庭院内外的清幽环境和高雅情趣。前两句写庭院之内:“茅檐长扫净无苔”说明主人勤劳爱干净;“花木成畦手自栽”则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勤劳。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写庭院之外:“一水护田将绿绕”用拟人手法,写小溪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像一位温柔的护卫;“两山排闼送青来”更是神来之笔,将静止的青山写得极具动感,它们仿佛迫不及待地推开门,将苍翠的山色送进屋里。全诗对仗工整,用典精妙,表现了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隐逸之乐。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糖果~3周前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重点考点如下: - 字词理解:如《暮江吟》中“可怜”意思是可爱,“真珠”指珍珠;《题西林壁》中“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缘”是因为;《雪梅》中“降”读作“xiáng”,意为服输,“逊”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 - 诗句默写:要求准确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尤其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吟”“峰”“庐”“缘”“输”等。 - 诗意理解:《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了残阳照射下江面光色变化的景象;《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观察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雪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借雪梅争春,告诫人们要全面看待事物,看到各自优缺点。 - 主旨把握:《暮江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雪梅》则启示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文学常识:《暮江吟》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雪梅》作者是宋代诗人卢钺。#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语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归纳 #四上 #古诗三首
00:00 / 1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欣赏古诗。这首山水诗是翁卷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用简净的笔墨绘秋野之景,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在寻常山水间捕捉刹那的诗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与悠然心境。 诗的意思:无边秋色笼罩晴朗的水湾,寒意悄然弥漫,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叠起伏,绵至天边。闲来登上山顶,本想观赏山下的湖水,却忽见水底倒映着青山,如诗如画。 这首七绝以白描手法勾勒秋色山水的层次感:首句“冷晴湾”用触觉化的“冷”激活秋意,次句以“无数峰峦”拉开空间纵深感。后两句借“看野水”的随意举动,突然发现水底青山的倒影,将实景与虚景巧妙叠合。末句“忽于水底见青山”是全诗的点晴之笔,在不经意间于水底发现青山倒影的描写十分精妙,令人称道。“忽”字捕捉到瞬间的惊喜与顿悟,“见”打破空间界限,使天地、山水在倒影中浑然一体,既有视觉的新鲜感,又暗含“物我相照”的哲学理趣。 全诗用白描绘秋野之美,却于平淡中见机趣:前两句铺陈秋色峰峦,营造静谧悠远的意境,后两句以“闲看”“忽见”的动作转折,在动态中凸显自然的妙趣与诗人的闲心。诗人通过“冷”与“晴”、“远”与“近”、“山”与“水”的对照,构建富有张力意境,既展现了山水的客观之美,也传递出诗人在自然中寻得心灵共鸣。 #每日古诗词 #灿烂的中华文化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