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地球最冷的村庄(我面部瘫痪)零下71摄氏度,零下96华氏度 前往世界上最冷村庄的旅程:奥伊米亚康(Oymyakon)零下71摄氏度 • 想象一个气温可以降到零下71°C(-96°F)的村庄。在这里,仅仅在户外多待几分钟就可能导致冻伤、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我现在位于地球最寒冷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奥伊米亚康(Oymyakon),而且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为了活下去,我穿了超过20层衣服,总重量接近14公斤。从30°C温暖的室内走出去,面对的是超过100度的温差骤降。因此我还戴上了手套、穿上靴子、裤子和外套,全都是用驯鹿皮制成的。但即使这样也不够。现在我要带你们看看,当出门变成一场生存之战时,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寒冷不仅影响人类和野生动物,它让一切几乎都无法正常运转。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经常自动关机;汽车如果停在户外,几个小时内就会被冻住。由于地面常年冻结,这里也无法种植任何水果或蔬菜。 我们从莫斯科搭乘飞机向东飞行了七个小时到达雅库茨克(Yakutsk)。随后,我们又驱车行驶了18小时,约900公里。当我们走出汽车时,感觉就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我们的鼻毛已经结冰,每次呼吸都感到刺痛。干燥的空气让我们无法控制地咳嗽。 奥伊米亚康约有800人居住,分布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户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整个村庄仿佛已经被遗弃。
00:00 / 2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4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1
1995年深秋的一天,蒙山护林员孙少海巡山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狼。估计已死了多日,好在蒙山海拔高,温度低,狼还没怎么变味,孙少海将狼扛回了住处老雨王庙。扛回来,孙少海没舍得吃,他把狼肉用盐腌了起来,他要等客人。因为几天前县里来人通知他,要他把老雨王庙打扫干净,有重要客人要来。 几天后的11月19日,香港恒基兆业的蔡凤小姐、香港书画院院长、著名书法家户逸严先生,在县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蒙山的老雨王庙。香港客人的此次前来,是对将要由恒基兆业捐资150万人民币重建的雨王庙进行现场办公。经过勘察,选定了新雨王庙址,新雨王庙的重修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李忠设计。 选址这天,我作为新闻记者,也在现场。时值中午,所有人在老雨王庙的院子里吃午饭。午饭很简朴,吃的是小米煎饼,就一个菜:萝卜炖肉。菜是孙少海做的,萝卜是孙少海种的,炖了一大锅。大家每人盛了半碗,吃起来。那肉吃着奇香,大家都以为是野兔肉,也没问。孙少海见大家不问,只一个劲儿大快朵颐,他自己憋不住了,道出了实情。大家一听,来了兴趣,边吃边听孙少海聊蒙山上的狼。孙少海说,蒙山上的狼有三群,60多只,蒙山上的游人多起来后,狼们去了蒙山的西部…… 蒙山老雨王庙里的雨王,不是龙王,也不是姜子牙封的那位雨王,而是主管蒙山地方降雨的王。何时修建,众说纷纭,有记载说是1900年,山下诸村集资,历时4年修成。还有记载说,老庙是清朝山西道人尹仁遂创建。老庙大殿正面供着雨王神像,侧面供鬼谷子和观音菩萨像。老庙内有三宝:一是三尖衫古树,是山东境内树龄达500年以上的三尖杉树;二是东墙下何首乌,据说已生长800多年;三是古井,无论怎样干旱,此井里的水永远不枯,清冽甘甜。 1997年3月10日,举行了重修工程奠基仪式。12月16日,举行了新庙上梁仪式。1998年7月,新庙建成并对游人开放。新雨王庙气势雄伟,人称“江北第一庙”。新庙与老庙不同之处在于:新庙紫虚殿内供养着王婵和吕洞宾两位仙人。在保留原庙址的基础上,重建雨王庙,所以有了今天的新庙、老庙之分。 从95年的勘察选址,到97年的开工,再到98年的建成,之所以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是因为雨王庙坐落于海拔千米的蒙山之上,各种建设物料全部是从山下肩挑人抬,靠人力一点点运到山上,其修建中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9: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