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谈读书:最近很火的一句话,我特别有共鸣:“一个人不读书,价值观就只能由身边人决定 —— 没有其他输入,只能模仿环境、跟随流行,永远找不到自己。” 这话像在说曾经的我。 读中专时,我学汽修,眼里根本没有 “读书” 二字。不光自己不读,还会鄙视身边拿课本的同学 —— 大家都觉得 “都上中专了,还带书去车间晃荡,太搞笑”。那时候我们的目标特别短浅:混完几年等学校分配工厂,或者自己找家餐厅,一个月挣两三千就觉得 “根本花不完”。课余时间全泡在网吧,从没想过未来,做什么都是为了眼下。学校的图书室,除了保洁员,几乎没人进去过。 后来我考上本科,学计算机,思想才算真正 “醒了”。第一次有了危机感,目标也变成 “毕业找份 6000 块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这里 “拿书上课、去自习室学习”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也慢慢跟着学专业知识,最后以不错的成绩进了北京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在公司的几年,我才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身边朋友能去美国看 NBA、去冰岛追极光、去日本看富士山 —— 这和中专时那个 “只盯着两三千工资” 的我,简直是两个世界。而我也终于明白,原来我也能有机会走出小圈子,去看外面的风景。 这一路的改变,说到底都是 “读书” 带来的。它没让我立刻变得多厉害,却慢慢重塑了我的世界观:从只顾眼前,到多了对自己的责任;从被环境推着走,到能主动选择生活。现在我暂时不上班了,每天锻炼、坚持阅读,收入虽降了,但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太多。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阅读量还远远不够,但比起中专时那个 “鄙视读书” 的我,已经走了很远。最后想和大家说:只有握得住自己的时间,才能创造更多可能,我们一起加油 #读书成长 #读书 #进步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
你身边一定有人跟你说过这样的话,“读书有啥用?北大毕业不也卖猪肉?” “研究生不也在送外卖?” “你看那谁直播,一场卖几千万,要啥学历?!”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你可能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里了。什么是幸存者偏差?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老歌比新歌好听?道理很简单,因为不好听的老歌早就被淘汰了,这个就是幸存下来的东西被你看到了,造成了一种的认知上偏差。 我们的注意力天然被那些突出的、戏剧性的、成功的事件所吸引,而媒体为了流量,也热衷于报道这些“奇迹”。这导致我们不自觉地忽略了那些数量更为庞大的、沉默的所谓的“失败者”,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从而导致你看到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实世界。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呢? 第一要拥有大概率思维,看大多数人都是怎么做的,非常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的成功有很多先决条件的,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不信你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有的是时代背景,有的是机缘巧合,有的是资源人脉,成功其实是很难复制的,但是那些未成功者的失败经验,我们却要好好总结一下,避免也犯同样错误。第二脚踏实地。 其实努力读书,踏实工作,积累经验,依然是我们普通人提升收入和社会地位最可靠的道路。#认知提升 #偏差行为 #心理 #正能量分享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