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又称“八一三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以上海为中心,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抵抗精神。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并准备进攻上海,企图将战争由华北扩展到华中。 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决定主动出击,企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海军陆战队。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并被击毙,成为战争导火索。国民政府随后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中国军队进攻阶段(8月13日-8月22日):战役初期,中国军队采取攻势,力图消灭驻沪日军。第87、88师等部向日军据点发起围攻,空军也协同作战。中国军队一度压迫敌军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 日军登陆与僵持阶段(8月23日-10月25日):8月23日起,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等地登陆,双方在罗店、宝山、蕴藻浜等地展开惨烈拉锯战。其中罗店争夺战异常残酷,双方反复冲杀,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血肉磨坊”。日军不断增兵,至9月中旬总兵力已达20万人,并于9月30日发起总攻。中国军队亦持续增援,总兵力达70余万人,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0月25日,战略要地大场失守,中国军队主力侧翼受到威胁。 撤退与沦陷阶段(10月26日-11月12日):大场失陷后,战局急转直下。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一营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固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其英勇事迹被誉为“八百壮士”(实际约400人),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11月5日,日军第10军约8万人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登陆,对上海中国守军形成合围之势。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于11月9日开始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撤退、上海沦陷告终,但其影响深远: 粉碎速胜妄想:中国军队以巨大牺牲坚守上海达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展现抗战决心:这场战役展现了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抗敌卫国的巨大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国人。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4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4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8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8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