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
00:00 / 1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6
为什么年轻人迷上了爬山? 泰山的夜爬人群再次爆满 黄山的云海前挤满了手机 江西武功山的草甸露营 一到周末就成了“帐篷海” 近段时间,徒步爬山 成了年轻人周末的日常图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加入到爬山的大军 爬山成了年轻人新的“社交货币”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爱爬山? 有人为了看日出,有人为了拍照 也有人说 是因为山上可以“断网”几个小时 可以来一场彻底的“数字排毒” 一整周被会议、消息、算法推着走 只有在山上,人才能真正慢下来 没有广告,没有任务清单 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呼吸 上山那一刻 感觉自己重新连上了自然 那种“爬上去,再下来的自洽感” 成为很多人对抗焦虑的方式 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 也让爬山变得“可见” 登顶的一刻 晒个朋友圈、发个短视频 “爬山是当代人的精神修行 也是最便宜的疗愈” 有人这样调侃道 如今的“上山” 更像一次短暂的逃离 而在下山时 那种重新面对生活的力量 又悄悄回来了 山野之趣正在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良药 热爱值得鼓励 但安全同样重要 国庆假期 不少热门徒步线路传出安全事故 有的因天气突变受困山野 有的在非景区区域遭遇意外 “上山”可以轻松,但绝不能轻率 登山、露营、徒步都需要充分准备 了解路线、带齐装备、量力而行 安全风险不可忽视 不少“低价徒步团” 宣传夸张、风险提示不足 尤其是夜爬、越界徒步、 不规范的网红路线等 往往暗藏危险 生态环境也需敬畏 草甸被肆意踩踏、垃圾随意丢弃 都会让自然的“疗愈力”变得更加脆弱 真正的热爱,不是征服一座山 而是尊重它 你以为自己在征服山 其实是山在治愈你 当每一个登山者 都多一点准备、多一点敬畏 这份“向上”的热情 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这一代年轻人 也许不再执着“登高望远”的诗意 但他们依然在用脚步寻找方向 上山,是去追寻光 下山,是回到生活 或许,这正是“爬山热”的意义所在 在一次次起落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你最近一次爬了哪座山? 如果爬山有段位 你是“王者”还是“青铜”? 评论区等你#户外 #天然氧吧 #江门圭峰山小路 #爬山 #江门爬山群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
裴显俊4周前
为什么新加坡值得去两次 | 居然两次都住芽笼「红灯区」 你说,有些地方注定是要回去的。比如新加坡。 第一次去,是赶路的人。鱼尾狮前打卡,肉骨茶当作寻常一餐。那时以为,看过了,便是来过了。 直到第二次,心慢了下来。窗外还是那片永不疲倦的海,心里却静了——我知道,我是回来寻找些什么的。 两次都选了芽笼。他们不懂,这里的白天是另一个世界。晨光漫过骑楼,昨夜的红晕褪去,巷口飘着咖啡香。穿人字拖的老伯看报,猫在屋檐打盹。世俗与清修,在这里相安无事。入夜后,霓虹亮起,空气里混着榴莲的浓烈与生活的质感。这里是新加坡卸了妆的样子。 当然要去环球影城。但这次,我不再赶路。坐在台阶上看小女孩做鬼脸,阳光把她的绒毛染成金色——那快乐比任何游乐设施都真切。 吃,是回来的理由。芽笼的田鸡粥,砂锅咕嘟冒着泡。宫保田鸡倒入绵密的粥里,一勺下去,滚烫辛辣,灵魂都熨帖了。肉骨茶从“尝过”变成“想念”,药材香混着蒜香,排骨软烂,油条吸饱汤汁,成了温暖的记忆。 最浓墨重彩的留给榴莲。路边摊前,看老板利落打开猫山王。金黄的果肉入口,极致的甜,丝绸般的滑,最后泛起微苦,复杂得像人生。黏腻的指尖,是新加坡留给我的最放纵的记忆。 黄昏时又走到鱼尾狮前。第一次忙着合影;这次只是静静看着水柱划出弧线,落入海中。 原来,第一次是去看世界的清单;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清单之外的世界。新加坡既给你光鲜的未来,也容你触摸市井的现在。 为什么值得去两次?因为第一次带走照片,第二次,才开始把故事的碎片拼回心里。 #新加坡 #旅行 #美食 #环球影城 #活人感
00:00 / 2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